人生30岁是一个关键时期,刚刚度过青葱岁月,以后就要逐步迈入中年的行列。当然古人的心智比较成熟,青年、中年、老年的区分和现在有差异。比如青年从十七八岁倒30岁之前,都属于青年人,过了30岁就是中年人了。而现代人,30岁还是年轻人,过了40岁以上才进入中年。30岁这个年龄不上不下,也是最尴尬的。自古说的“三十而立”,是说到了30岁,已经不能和小青年相比了,心智应该成熟了,一是应该成家业,建立自己幸福的家庭,承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对父母尽孝道;二是要有人生目标,不能还像以前玩心太重,可以不立业,但一定要立志,立下自己以后的处事原则。一个人30岁立志又立业,才是最佳的人生开启模式。
无论生理年龄怎么年轻,也已经不能和那些小鲜肉比了。所以凡事都要有所收敛了。有一些无关紧要的酒席,最好是放弃。在社交时免不了喝酒应酬,适量的喝酒能加深感情,促成事业成功;无节制的醉酒令人反感,还伤及感情和身体,对事业不利。
宋代苏轼写的一首送别诗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犹如过客,来去匆匆。人必然有得有失,有时在这里得到东西多了,就要在那里失去一些东西。得与失也是一种阴阳关系。不破不立,人想要立下自己的某些愿望,就要先放弃某些东西。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三十岁交友少而精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年龄已不是广交狐朋狗友的年龄了,要有选择性地交有正能量的朋友,不要总和那些怨天尤人,消极懒惰的人深交。你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交一两个推心置腹的真诚朋友,才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派上用场。交朋友也是一门学问,不是“剜筐就是菜”的。你在立业初期,遇上贵人能推你一把,尽早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是遇到不务正业的朋友,你没有把握好,稀里糊涂随他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就直接阴沟翻船了,后悔莫及。
不要追求过多的人脉,有些人社交人数很多,可是真正深入交往的有几个呢?我们把经历和时间要放在少数经常接触的朋友身上,这更符合交友的科学法则,人际交往的效率也会提高上来,身心也会感觉轻松幸福。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见你有难离得远远的人,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所以,朋友不在多而是在精,不在数量多少,重在质量。一个人在生活困苦时刻,才能见证朋友多真伪,一生那得有几个知己。正像鲁迅先生所言“人生得意知己足矣”。
(二)三十岁深挖井,出清泉
央视节目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大家都敬佩不已,他写了一本书《白书》,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为广大读者所认同。说人在年轻时无所顾忌,在30岁之前可以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瞎折腾一番都没有关系,因为年轻有大把光阴,即使失败也是未来的成功之母,主要是历练的过程,总结经验验教训。但人到30岁以后,就要谨慎行事,要选定人生的目标去做,做事不能多多益善,而是要在定好的目标下打深井。所以三十岁是人重要的转折点,你要头脑清醒,深思熟虑正确地做一次选择。包括立什么志向,在哪个领域发展,选择哪些朋友等。“三十而立”是要人们立志,按照人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深挖一口井,才能出甘泉。
(三)三十岁以后人快步入中年,人生追求简单的快乐
有的人发现,有的商业大佬,在出席活动时,总是爱穿休闲的服装,连比尔盖茨的穿着也永远是衬衫外套V领毛衣。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穿衣的习惯,史玉柱参加活动总是红色衣服,白色裤子,有一股青春的活力。而马云在开会时总愿意衬衫外搭套头毛衣,只是颜色不同。有的记者曾经问几个大佬,为什么总是穿同一款衣服,他们都是同样的回答,不想在挑选衣服上浪费精力。
越是成功的人士,越懂得在生活上节约,在物质享受中减少选择,他们不愿意花心思琢磨生活的琐事,简单快乐就好,省出时间和精力,去做他们永远干不完的事,为自己的企业和社会多创造价值,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一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得与失,想成就一份事业,就要先失去东西。
《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想要成就事业,就要刻苦学习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创业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工作,需要有坚强意志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人生只有一次30岁,首先要立志,才能稳步前行,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吧!
我是文学漫谈,请和我一起弘扬国学文化,传播经典智慧,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