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很多的男生偏向于女性化的发展,如出现“伪娘”“奶油小生”等性别角色混乱的现象,主要原因为性别与社会角色未能有效统一,影响社会角色认同的因素主要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相关多个方面。男生女性化的倾向发展严重阻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发展,丞需采取各方面有效教育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小学生的性别教育。
学校方面应该怎么做?
倡导“因性别施教”
国家提出中长期“因材施教”的要求,针对统一年龄段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发展学生的各项潜能。“因性别施教”在当前学校教育并未得到重视,如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组织男生参加各种竞赛性的游戏活动,如赛跑、拔河等,使男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引以为傲的男性力量与魅力,有利于提高男生对自身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的肯定,培养男生的“性别荣誉感”。
提倡双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双性化性别类型是未来性别教育的主要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双性化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和心理健康模式。双性化主要体现在,社会适应性高、积极的人格特质、较高的自我价值感等几个方面。男女性别的差异,使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要彰显出不同性别所体现的优良品质,不能局限于男生只接受具有男性特征的品质,也要向女生学习细心、讲卫生、有爱心的优秀品质,这就是社会所提倡的双性化人格特征。
开展性别角色认同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性教育是相当匮乏的。很多的研究者都表示要提倡开展适宜的性别角色认同教育,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的统一性。比如学校开展相应的性别角色课堂活动以及在平时各科教学中慢慢的渗透性别角色教育。
设计组织异性合作的活动
同伴群体有利于促进角色的确立,异性之间的交往可以使男生更好的理解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准确找到符合社会期望与观念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同时鼓励角色游戏的互换,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吸取女生性格特征的优势,学会与异性交往技巧,丰富自己的个性特征与情感体验。同时也鼓励同性之间的游戏与活动,提高竞争与团结合作的意识,不断的增强男子汉气质!
开展有利于男性认同发展的评价模式——多元化
根据男生女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制定不同的奖惩措施和评价标准,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对男生不能用女孩乖巧听话的标准来衡量,否则会加剧男生女性化的倾向发展。根据男生的个性特征,建立适合男生特点的评价模式,客观的评价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
家庭教育怎么做?
父亲榜样作用的建立
父亲在男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失的角色。针对男生女性化的现象来说,父亲承担着更加重要作用,要求父亲自身要有男性气概、责任心、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尽可能的抽空与孩子相处,简单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社会角色的确立具有莫大的促进作用。多进行一些有挑战性游戏,鼓励孩子勇敢的完成,有利于社会性别角色发展的教育。如:打羽毛球、打篮球、爬山、拼积木建构游戏以及学习指导等,健康和谐的父子关系对小学生阳刚之气的性格特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设有利于男生性别角色认同的环境
从在家庭的环境布置方面来说,父母要注重考虑幼儿的差异性,创设有利于小学生社会性别角色发展的环境氛围。家长选择生活用品、玩具和衣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性别特征以及年龄的发展特点,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心理暗示作用。如:男生的房间不用大量粉色去装饰。有意识的通过身边接触的人或物,不知不觉中向幼儿渗透传递“男性化”“女性化”等不同信息,促进小学生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发展。
营造和谐的性别文化氛围
营造两性和谐的性别文化氛围从家庭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是指母亲不要总是担任做家务、带孩子、买菜等方面的事情。父亲要经常性参与其中,做家务并不是女性的天职,而是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营造两性和谐的性别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小学生与同性或异性的他人的交往中,树立性别平等的认识,学会两性平等交往,形成正确健康的角色认同,为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征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舆论和资源配比要有担当
强化媒体的社会育人使命
媒体作为当今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肩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责任与义务,媒体应多鼓励如《战狼》《红海行动》《亮剑》等充满男人气概与豪情的影视作品播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意识。倡导观看如《最强大脑》《中国诗词大会》等益智类综艺节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面教育的榜样,追求真正的人格魅力。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弱,行为塑造性较高,因此广电总局、微博、媒体等组织要加强媒体的审查力度,严禁出现对青少年社会性别角色认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音频图片的传播。
3.2 基础教育阶段加大男性教师投入
学校是幼儿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场所,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期,一定量的男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必不可少的实例榜样作用。为了提高学校男教师比例,国家教育政策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地位。同时为高中阶段专业选择做有效指导,多鼓励男生报考师范教育专业。师范院校提高男生的报考入学率。基础教育阶段招聘教师,同等能力下优先选择男性。
男生女性化倾向现象的有效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健康发展。
来自现代商贸工业,作者张贝杰。仅为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