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于一些人来讲,感觉很空,很虚,用他们的话来说,既不当吃,也不当喝。
那么,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实际上这些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哲学真不是解决的吃喝问题,而是解决的精神问题,探究的是世界本源的规律,解决的是人类的终极问题。
人类历史出现过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国外比较有名的哲学家有亚里士多德,尼采,黑格尔,中国古代老子,孔子,庄子等等,他们的学说或者是理论都属于哲学范畴。
当然哲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就是佛教,被百姓认知的佛教通常带有迷信色彩,而正规的佛教也是就释迦牟尼所传下来的佛教是一种哲学思想,没有任何迷信色彩,那可是大学里文科学院哲学系的必修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几千年,说明它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精神领域的指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文明的推进,社会制度的改革基本上都依赖于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一种哲学系统。所以通俗一点讲,哲学是人类文明核心支撑思想。
以“佛教”为例,讲哲学对人类的作用
真正意义的佛教实际上是发现事物和世界的运行规律之后,面对世界一种方式的探讨,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
普通民众都把如来,菩萨,罗汉等等称呼神话,认为他们都是法力无边的来无影去无踪,可移山排海的人物,这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这些称呼翻译成通俗一点就如同上学的学位,相当于大学,硕士,和博士。只是说明他们学习成绩到了那个阶段而已。比如罗汉相当于大学;菩萨,相当于硕士;如来相当于博士或者是博士后,顶级专家的意思。
像西游记里面,把菩萨和如来都幻化成一个特定的人,只是为了有趣。
那么菩萨阶段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就是对世界本源的规律探寻的基本到大彻大悟的阶段,并且还热心的给别人讲道理,就到了菩萨阶段。而“如来”,通常是指到了有释迦牟尼智慧的人。归根结底,你学问达到了你就是菩萨或者如来,你达不到,你还是你。
佛教的核心教义就是“心经”,它是一切佛教的核心思想,也是佛教徒入世出世的哲学理论。只有释迦牟尼亲自说的才成为“经”,后人解读的都成为“论”。那我就简单“论”一下心经。
实际上“心经”字数很少,主要讲了几个意思,第一个,看破人生背后的苦痛根源,探索了一些行为准则。主张,断舍离,实际上就是从改变人性本源的一些特点来达到目的;第二个,告诉人们如何获得智慧,获得智慧就需要去“空”中求得,实际上,这就告诉人们看待事物如果能完全抛弃个人的偏见,处于一种绝对的客观情况下,就能发现植物的本质,而普通人之所以没有那么明白,就是因为被各种想法蒙蔽了双眼。
佛法深奥,本人只能解读到此。总而言之,佛学作为哲学的一种,就是叫人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并摆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大家可能对佛学大师南怀瑾教授比较熟悉,他研究一辈子的佛法,和佛教,经常给高僧们讲课,他同时也是中文哲学大学教授。而发明相对论的人类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到晚年也皈依了佛门。所以这说明,佛教作为哲学体系还是很值得研究的。
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例,将哲学多人类的意义
《道德经》是老子的整个思想的精华。他讲到的天人合一,遵从自然,以及无为而治的观念和佛教理论有类似的地方。中国古代当有些帝王还是有所借鉴,从西汉初年开始,汉高祖,孝惠帝,汉文帝以及汉景帝,都大量运用了老子的“无为而至”思想,效果也不错。
老子的无为遵从自然的思想在汉朝的盛行,客观上避免了很多战争的爆发,老百姓因为太平,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好日子,而中国的汉文化的根基也是在那个时候发扬光大。所以老子的哲学,能够平息帝王和百姓争斗的欲望,创造出一种祥和的环境。这也不得不说是老子哲学的功劳。
老子哲学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辩证思维”,《道德经》里比较有代表的一句话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所以,通过老子的这些哲学思想,在一定时期和程度上,可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看清事物本源,做出很好的判断。
结束语
实际上,哲学范畴很广,黑格尔的美学也算是哲学的一部分,发现美的奥秘,是为了创造和呈现美。
总之,哲学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它能创造出不同的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和生活形态。它是我们看不见的人类社会文明的骨架。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