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孩子是最大的事业,教育好孩子也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一、把学习变成孩子的需要。
需要是有生命的个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需要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当前的需要和未来的需要,当前的需要是直接的,比较急迫,未来的需要是间接的,如果不规划未来就感受不到未来的需要。
(一)满足孩子当前的需要。
吃饭、休息、娱乐、交朋友、有声有色内容等等都是孩子的正常需要的表现形式。而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可能有时候是需要,有时候是被父母的需要强加的。“要我学”就是别人的需要,“我要学”就是自己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快乐的,满足别人的需要有时候是痛苦的,逼迫孩子学习就是扼杀孩子的本性,是违背道德的恶事。
父母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是把学习从孩子自己的需要变成父母的需要最常见的现象。有时候,可能我们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吃饭都好像是帮父母吃的一样,这同样是物质生活丰富了,父母不断给孩子增加食物,导致孩子对食物感受不到是自己的需要。有缺乏才有需要,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孩子教育最好的办法是把学习还原成孩子自己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知识的有声有色。数学是智者的游戏,语文是美妙的表达,物理是完美的结构,化学是奇妙反应,政治是交换的艺术,历史是丰富的剧情,生物是精彩的生命,地理是奇特的世界。
学习就像一次次游戏体验,想要体验智者的快乐学数学,想要幽默的表达学语文,想要体会运动的原理学物理,想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学化学,想要看清社会属性的自我学政治,想要体验穿越学历史,想要书中远游学地理,想要看清自然属性的自我学生物。
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还原知识的本质,学习就会变成孩子的需要。知识的有趣性各有各的体会,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体验。
如果孩子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可以用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和孩子交换,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让孩子感受到现在的学习是其未来的需要。
知识和文凭虽然不能直接改变命运,但知识和文凭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选择一对,事半功倍。与把自己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和把别人的钱装入自己的口袋,这些人生必须面对的困难相比,学习知识和获得文凭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因为靠自己努力就够了。可以说,获得知识和文凭是人生中的最大捷径。
知识有时候无论我们怎么让他变得有趣,对有些孩子来说也是无趣的,所以,要和孩子多谈理想,多谈未来,不要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多的给孩子增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孩子只有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其未来的需要,孩子才会主动地去学习那些他本身不感兴趣的知识。知识本身是有趣的,只要孩子认真去学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自发地对知识产生兴趣。作为父母可以积极引导,让孩子在其最感兴趣的领域拥有特长,那么孩子今后的生活和事业都会很快乐。
二、对孩子进行仁爱教育,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成功的人。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爱国爱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儒家认为,人的仁爱之心来自于天地之心,即秉承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天地之心就是仁爱之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之所以始终没有因内忧外患而解体和屈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爱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仁爱是爱国爱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仁人志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要吸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要有文化自信,努力发扬仁爱精神。
发扬仁爱精神从孩子教育开始。孩子有了仁爱精神,就会关注理想,关注国家的需要,关注他人的需要,而所有取得最终成功的人,都是能极大满足他人和国家需要的人。
三、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孩子减少成功的障碍。
违背自然规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违背社会规则会受到社会的惩罚。规则无处不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就社会规则来说,需要通过交换获得,交换通过规则保护。规则往往设置责任,比如说我们违反了刑法故意杀人的规则,就可能要承担偿命的责任。违反了婚姻法有配偶者不得与他人同居的规则,可能要承担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违反不受法律约束的承诺可能会失去信用和受到良心的谴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遵守规则,但要预防他人破坏规则,和他人交易时要设置预防他人破坏规则的机制,要有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