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是一种与人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从理论、现状、实践三个方面,对爱情进行了讨论。除了心理学的思考外,弗洛姆还以社会、宗教、哲学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对爱和人性作出了诠释。
田纳西·威廉姆斯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躯壳内,被孤独的囚禁终生。”弗洛姆也同样在书的开头表明了这一点:孤寂产生恐惧,人类最大的需要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途径,使自己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
原始部落的人会通过集体性纵欲的仪式,达到恍惚来忘却孤独,但这种方式和酗酒吸毒并无多大区别,其结果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同时需要不断重复。
现代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同一组人保持一致来达到结合。但这种统一仅仅是一种假统一,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人类的孤独感。
作者随后提出,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的统一。并且是要在保持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一、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创造力,是给而不是得。这里说到的“给”,除了物质范畴,更重要的在克服个人依赖性、自恋性、剥削性的基础上,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欢乐、兴趣、知识等)给予别人。通过这种给,既丰富了他人,也提高了双方的生命感。
此外,爱情还包括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这些要素同样源于自发的行为,且要素间相互依赖。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方,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真正本质。
爱不是仅仅和某一个人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弗洛姆指出,认为爱情取决于对象,专爱一个人就是爱情证明的想法是错误的。只爱对象而对旁人无动于衷,不过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
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二、爱情的实践
出身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社会中,爱情也被打上了交换的标签。对方是否值得我追求,而基于我的实力,对方又是否会看上我。在考虑本身交换价值的情况下,他们开始相爱,也因此出现了各种病态的爱情形式。
那么如何去磨练爱情的技术呢?弗洛姆提到了四个必要条件(纪律、集中、耐心、极大的兴趣),以及若干特殊条件(克服自恋、合理的信仰、积极的活动),同时也在书中,对这些要素的定义和操作做了详细的介绍。
三、个人体会
最初以为爱情是个概率题,取决于能否幸运地遇到那个对的人;后来觉得要得到爱情,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值得被爱的那个人。但却很少有思考过,我是否具有爱的能力,我又是否能成为主动给予的那个人。在尚未懂得什么是爱情的情况下去爱,难免会落入书中所说的“假爱情”,在一段关系中充满控制、冲突、自私。
爱作为一门技术,需要不断的去实践。书中所提到的技术,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到。就拿集中为例,集中意味着要完全地在活在当下,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做事情。现代社会下,我们接受这大量的碎片刺激,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我们不论在工作、约会或是看吃饭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去刷手机。
在看最后一章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着,弗洛姆写下这些技术,他是否又能全部做到。翻到最后,附录中的话回答了我的困惑。弗洛姆的助手芬克,从他的视角,回顾了弗洛姆一生中的爱。芬克说,老年的弗洛姆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对交谈对象流露出来的兴趣和充满温暖的目光。正如弗洛姆在书中提到的爱是通过一个人爱所有人,他能表达自己的爱,也能让人感受到他爱的能力。
抱着乐观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然后悲观地意识到爱的稀缺性。但也因为稀缺,才更显得珍贵。爱是一种个人修行,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举报/反馈

古典香草青柠冰淇淋

2322获赞 141粉丝
原创书评、剧评、人文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