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讯者是上司,受讯者是部属,或者颠倒过来,那么沟通便成为“通上下之情”的过程。
中国人喜欢说“六合”,即为“上下、左右、前后”的意思。沟通当然要上下、左右、前后面面顾及,所谓通上下之情,只是一种代表性的说法,实际上必须通六合之情,才能真正沟而能通。
唐朝名相陆贽,对“下情上传,上情下知”的沟通过程,有很深刻的探讨。他认为“上情不通于下,则人感;下情不通于上,则群疑。疑则不纳其诚,惑则不从其令。”如何做到上司不怀疑部属,而部属也不觉得困惑,便有赖于上下之间的两情相通,再推而广之,以求通左右之情、通前后之情,那就是真正的沟通了。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情文化,主张透过情面来沟通,因而把沟通当作情感交流来处理。经由彼此的通情,进而产生达理的境地。大家通情达理,自然有利于沟通。给他面子,让他自己讲道理。大家都抱持这种心态,对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必有很大的助益。
左右势均力敌,谁也不怕谁,谁也不一定要让谁,更需要透过面子,互相尊重来增进沟通的效果。
沟通之前,先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面子问题。沟通的时候,更处处顾虑对方的面子,在情面上兼顾得宜,沟通起来,必然更加顺利。先通情,再达理,是良好的过程。
总结起来,我们认为沟通有四大目的。
一、说明事物。由发讯者陈述一些事实,引起受讯者的思考,以便影响受讯者的见解。
二、表达感情。发讯者表露自己的感觉、主观、态度,甚至成见,主要目的在以自己的情感应受讯者的心,使其发生相当程度的感通。
三、建立关系。暗示彼此的情分、友谊,建立友善或不友善的关系。因为不友善的关系有时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反而有利于沟通,所谓“请将不如激将”,便是一例。
四、进行企图。沟通不可能全无缘由,却是有所为而为,明的暗的,都是为了达到某种企图。但是,不能开门见山的时候,便应该逐步来完成,千万急不得。
这四大目的,通常具有连贯性。先说明事物,把事物当作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引起对方的感应。于是建立友善或不友善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原先的企图。不过它的次序,有时候可加以变动。譬如先表达感情,使对方十分有面子,然后才说明事物,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关系特殊的人,不妨先把关
系说清楚,在感情的交流上获得有利的进展,然后才说明相关的事物,更容易达成企图。比较少见的是,一下子就把企图暴露出来,使大家高度警惕,严加预防,反而达不到预期的企图。隐藏企图,似乎比较有利于达成。
隐藏企图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有利的时机,制造有利的情势,然后才适时进行原先的企图,或者及时加以调整,以求有效,至少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