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社交来往中,你被拒绝过多少次?你还记得被人拒绝后的感受吗?
职场上,熬了几个通宵准备的项目方案被客户退回;电脑坏了找同事帮忙被以“我在忙,现没空”被晾;销售客服刚拨过去电话,话说到一半,被电话那头狠狠挂断的忙音切断。生活中,你约朋友吃饭被推;跟心仪对象表白被拒;聚会没人为你留座;说个笑话冷场没人搭理。
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拒绝他人和被他人拒绝的尬剧。
如果”被拒后”瞬间引起你的愤怒、慌张、悲伤等情绪,那么你应该是个“被拒敏感”特质的人。
01 什么是“被拒敏感”切割伤?
心理学角度定义:怕被他人拒绝又不懂拒绝他人,亦不能自如提出要求的心理状态,被称为“被拒敏感”。
朋友小A职场上是个老好人,对同事的要求有求必应,团队有人请假半天,他同意替对方把工作完成;下属说工作任务压力大,他同意调整任务安排,多的那部分自己揽下。
他很少对别人说“不”,看似人际关系挺好,热心助人,贴心口碑好,可是内心苦水自己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麻烦”他,外界压力剧增,导致一度产生社交焦虑。
小A习惯迎合他人的做事心态,其实是不愿面对被人拒绝的心理反射,因为他想通过“我帮你,你就不会拒绝我。”的心理等式,最终逃避“被拒敏感”带来的直接伤害。
但是效果往往不佳,总有一些人并不懂得及时提供给你你需要的感恩回报,该被拒绝时候仍然会找各自理由拒绝你。
小A深陷职场痛苦中,害怕社交,不能接受诸如“你不要…”、“我不同意…”、“那不行…”之类所有带“不”字的交流模式。
被人拒绝后,小A很长一段时间内总会辗转反复追究原因,每纠结一次心里难受一次。
小A属于典型的“被拒敏感”特质人群,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情绪急救。
02 为什么“被拒敏感”特质人群需要情绪急救?
心理研究资料显示:社交关系中,最常见的情感伤害里,“被拒敏感”造成的创伤如同被刀子切割情绪表皮,刺入血肉,撕裂的疼痛感由外至内慢慢渗透入心。
心理层面的切割伤口有浅有深,但疼痛感与持久性不可低估。
我们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遭遇到很多相对温和的拒绝,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的伤口表面上好像已经愈合。
但如果不是通过自我深度认可后的及时治疗,就算是温和的拒绝也会导致日后联系性复发,伤口被再次感染,造成心理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精神健康。
比如:职场小白在面对同事或领导拒绝时,更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状态,即使对方是用温和的语气拒绝,仍然会忍不住的去想是不是自己不够格?是不是自己还很差?
职场上的拒绝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个人,而在于集体考虑。
如果职场小白不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拟定好“被拒敏感”情绪的治疗方案,便很有可能在下一次面对同样问题时再次受伤,并且一次比一次伤害更深,甚至做出冲动行为。
《情绪急救》一书中提到“拒绝”可以造成4种不同的情绪创伤,分别是:1、挥之不去的内心疼痛;2、愤怒和攻击性冲动;3、对自尊的伤害;4、对归属感的伤害。
每种创伤需要特定形式的情感急救,如同任何一种伤口一样,情绪创伤最好尽早治疗,以避免“感染”和心理并发症的风险。
我们应该先用心理治疗方案进行有效心理急救,再结合实际场景进行科学实操训练,即能完整摆脱“被拒敏感”切割伤困扰。
以下推荐3种疗法、4大效应具体实操准则方案。
03 “被拒敏感”切割伤的3种疗法
疗法一:自我批判下的救赎
“被拒敏感”特质的人之所以敏感离不开经常性的自我批判暗示。
小A说他每次被拒绝后,内心总都会有个声音对自己指责。
“你根本不行,难怪他人要拒绝你!””别人委婉回绝你了,听不懂吗?就是你还不够那个资格!”
小A还说他有时也不完全只知道否认自己,至少他觉得能认识到自己有多么不足,也是一种他人做不到的优秀,而且越是这样,他越觉得不可以失败。
一边否认自己一边夸赞自己一边又严格要求自己。
心理研究证明,自我批判有时会提供给自己一种虚假的优越感(至少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会助长虚假的骄傲感(我习惯追求优秀,失败对我来说有失身份)。
因此,自我批判实际上很容易为自己提供一种保护。
越批判自己越渴求优秀,越不能接受失败,越害怕被他人拒绝,一旦拒绝就变得敏感从而再次自我批判。
救赎认知:学会用“同情”替代“批判”自我批判是一种自我情绪攻击行为,而自我同情却是正好相反的善意安抚行为。
比如:当我们用自我否定攻击行为辱骂自己没用,很失败时,可以先用温柔方式,像对待好朋友恋人的那样对待自己。“我这次失败只是一次偶然,下一次即会转变为成功的!”
自我同情是要我们学会用善意的观点理解自己,安抚自己,就像看见一个哭泣的孩子,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提供给她帮助一样。
每个人脆弱的瞬间就如同正在哭泣的孩子,最好的自我疗愈便是转化角色逆向安抚,而不是严厉批评。
疗法二:自我价值体系重塑
当你不够自信的同时,往往是需要重塑自我价值体系的时候。
高价值的人往往比低价值的人懂得自信的重要性,随之带来的社交能力提升,拓展,被吸引因子比例增加。
当遭遇“被拒敏感”切割伤时,我们应该重新罗列自我价值的个体特性,弥补好价值体系缺失,便能获得不一样的重生体验。
那么我们如何重塑自我价值体系呢?
重塑认知:学会用“燃文化”唤醒自我持续更新的影视作品中,“哪吒”、“烈火英雄”、“攀登者”等系列展现命运对抗勇气和力量价值观,一度成为了年轻人口中点“燃”自己的火种。
一时间,“燃文化”也悄然走红,“太燃了”成为年轻一代的流行语。
“燃文化“的来源”?
最早兴起于ACG(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记者注)圈子的亚文化,是无论身处何处,都心怀热情的一种力量,“类似于动漫主人公走到绝境,忽然触底反弹,燃起希望”。
了解”燃文化”后,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真正“燃”起来。
比如:你可以在失落无措时,选择看一部励志电影,读一本名人奋斗自传,写一篇激励正能量的文稿。
当完成这一切后,随即点燃自我,唤醒自我,你会发现被拒绝这件事不值得一提,与其心思计较,不如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被异性拒绝,被职场拒绝情况下,请列出自己相关优点与长处:上进、忠诚、善于倾听、体贴温柔等。
并适时问问自己:
1、这种品质对我来说的重要性?2、这种品质对我将来的人生的影响性?3、这种品质是否成为打造自我形象重要的组成要素?
以上方法疗效明显,当遭到被拒绝后反复使用,有效重建受损的自尊心。
疗法三:脱敏急救,情绪构建
什么是脱敏急救?你有没发现身边总有一些人做的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比如遇到推销人员,你不耐烦的拒绝,对方仍然一脸笑意粘着你继续推销;当你已经严肃拒绝了一个男性对你表白,但对方仍然穷追不舍。
而如果你随便找一个推销人员或者找一个厚脸皮的男生问一问,他们是怎么做到不怕被拒绝这件事的?
他们一定会轻松对你说,被拒绝超过五六次后,你会觉得有些拒绝并不是真的针对你个人的,你便会耸耸肩,无所谓的继续下去,也许下一次机会就是奇迹。
以上方法心理学上称为脱敏急救法。
如何通过脱敏急救法进行情绪构建?进行“脱敏”训练心理学里有一种系统脱敏训练叫做“满罐法”或“涌进疗法”。即对过敏者不断施以过敏源,使之不断受到内力抵抗的过程中逐渐适应过敏刺激。
也就是上段案例中所描述的,当你被反复拒绝过五六次以上后,你的情绪抵抗就会渐渐减弱,直到完全脱敏状态,逐渐适应了过敏刺激反应。
比如职场上,需要他人帮助,被拒一次后,可以换人再次寻求帮助,或找同一个人间隔一段时间再次询问。
“被拒敏感”人群在脱敏训练上经历次数越多越容易及早摆脱被拒阴影。
“致敏”后应激调节当你被拒遭遇到直接的敏感反应后,过敏者尝试闭门放松,在头脑中先回忆引起恐惧、慌张、紧迫的劣性景象,激发产生的过敏源。
再想象或回忆一些轻松愉快回忆使之相互抵消,削减过敏情绪强度。
电影《荒岛余生》里,有过这样一个情节,查克诺兰独自被困孤岛4年,期间为了填补社交饥饿,他每天只能看看女朋友照片,大声对着他命名为“威尔逊”的排球讲话,结果这只排球成了他心爱的伴侣。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社交零食”。
通过研究发现:当你把自己亲人、爱人照片放到办公桌上,在你遭遇“被拒敏感”情绪爆发后,看到这些照片,努力回忆照片中的你和你之间发生的美好回忆,瞬间便可让焦躁情绪减弱。
当然,照片不是唯一价值的社交零食,你也可以带上与你有过经历的物品、信件或是观看亲人朋友视频等等。
“社交零食”必不可少,帮你重获社交归属感。
04 4大效应教你彻底摆脱“被拒敏感”困扰
1、登门槛效应
什么是登门坎效应?登门坎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也就是说,当你担心一件事很大可能被他人拒绝的时候,你应该有效利用登门槛效应,学会把请求设置门槛,先向对方提出一个最小要求,让对方较易完成。
心理研究证明:当一个人接受并实现了较小要求后,人们才会开始慢慢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产生的最大影响。
如何巧妙利用“登门坎效应”?小B第一天上班遇到电脑故障,想请维护部门同事帮忙查看一下,走到门口,看到对方正在给其他同事安装程序,后面还有好几个人排队等着安装。
可是小B手里刚刚接到新任务,特别想按时完成出色,但是自己新来的,跟同事们不熟,如果排队等维护部门同事忙完再过来,自己手里任务肯定会完不成。
于是,小B走到维护部同事面前先虚心请教对方。
“电脑黑屏故障一般是什么原因?我先尝试自己查找下,先不麻烦你。”
维护部同事见小B提出的小要求合理轻松,便很快告诉他有哪几种原因导致黑屏,告诉他在哪个网站可以查找到方法。
过了大概二十分钟,小B又过来提出第二个请求,按可能性排查了几种方法,但是还是没有解决黑屏问题,请问还有别的原因吗?我再去试一试。
这时候,维护部同事由于答应过了第一个请求,对于第二个同样要求不高的请问,很难果断拒绝,于是放下手里其他同事的事情,优先处理了小B电脑故障的问题。
当你想请他人“帮大忙”的时候,不妨先尝试让对方“帮个小忙”,降低对方心理防备与压力感,这样成功率即高很多。
台阶式推动,最终达到自己需求目标点。
2、霍桑效应
什么是霍桑效应?即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和自己较重视人面前时,往往会刻意表现得更加完美。
比如:你和心仪对象在一起时,这时候有个乞丐找你寻求帮助,你很有可能会伸出援手,为了不再心仪对象面前落下不好形象。再比如:你老板正好呆你工作区域,你可能会表现得更加努力。
不管是否自愿被他人观察,只要你足够重视的人出现在特定区域,你便自愿把自己当成了被别人观察的对象,你就很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倾向。
如何完美利用霍桑效应心理,成功规避“被拒绝”尴尬?
了解霍桑效应后,便很容易搜捕到寻求帮助环境,从而正确避免“被拒绝”尴尬。
当你想要向对方提出要求时候,你可以技巧性的选择第三者在场的环境,比如领导在场,爱人在场,客户在场……
此类环境下的诉求成功率将提高一倍以上。
3、迁移效应
所谓迁移效应是指在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一种迁移:迁移他人能量到自己。你需要擅长观察周边人面对请求与拒绝的态度,学习模仿有效转化。
比如:你多观察拒绝过你的人。他们拒绝你时候的语气、场景以及他们在拒绝你和拒绝别人时候的区别?
另一种迁移:自身能量迁移至他人。在寻求他人帮助的同时,有意识的先透露自己的优势作为等价交换,但是此方法需要一定说话技巧,不能太过生硬直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比如:你想找财务部门报销费用,可以这样说。
“王姐,你上次是不是想学PS软件?随时可以找我哦,我教你!”临走时,再补一句:“差点忘了,你帮我看看年会的这个费用单子我有没填错?刚才领导催我了。”
社交上的利益等换价值事实上很重要,学会多补充自身能量,恰当时机技巧展示,有利于规避“被拒绝”风险。
4、低成本效应
低成本效应是指:有效降低对方心理与时间成本,促使对方认为在一定时限下提供帮助,没有任何损失。
具体应该怎么用呢?比如:开头习惯用“只耽误您一分钟”、“只有一个问题”、“最后一次麻烦你”等等。
技巧性的表达观点,这种情况适用于促进商业合作、洽谈业务等场合。
将对话开头提出数字时限,让对方觉得低时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难以拒绝,有效提高请求成功率。
05 结语
总结一下,“被拒敏感”在社交关系中,是最常见的情感伤害,需要特定形式的情感急救,如同任何一种伤口一样,最好尽早治疗,以避免“感染”和心理并发症的风险。
先通过心理疗法自我调整:
疗法一:自我批判下的救赎救赎认知:学会用“同情”替代“批判”疗法二:自我价值体系重塑重塑认知:学会用“燃文化”唤醒自我疗法三:脱敏急救,情绪构建进行“脱敏”训练用“社交零食”作为“致敏”后应激调节
后技巧运用4大效应彻底摆脱“被拒敏感”困扰:
1、登门坎效应:提出台阶式请求,从“帮小忙”开始;2、霍桑效应:技巧性选择“第三者”在场情景中提出要求;3、迁移效应:有效转换自身优势等价交换;4、低成本效应:技巧性时限表达,降低对方心理与时间成本。
举报/反馈

白藕丁说事儿

888获赞 630粉丝
专注情感与个人成长,励志用文字温暖你!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