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社会关系
一、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自我暴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普遍存在于各种人际交往中。
曝光效应又称单纯接触效应,是指反复多次出现的事物能提升喜欢程度。
人际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印象整饰是指一种给人际交往对象留下良好认知的策略,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修饰自己,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衡量人际关系深度的参考指标。他们由此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在价值观念等方面与我们有共识的人,才可能成为我们进一步交往的对象。我们在选定某一交往对象之后,进行初步沟通,希望对别人有初步的了解,也希望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可能形成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情感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探讨彼此共同的情感领域来进行角色性接触,而不是仅仅停留于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尽管这一阶段人们在双方关系上已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交往模式仍与定向阶段类似,彼此还都注意遵守交往规范,彼此没有强烈的吸引力,即使关系破裂也无所谓。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确立,沟通和交往的内容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
4.稳定交往阶段
这一阶段,人们在心理.上的共同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并伴有深度的情感卷入,自我暴露更深入广泛,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友谊关系达到这一情感层次,许多人仅仅是停留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
(二)人际关系的理论
1.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这些需要大致可分为三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情感需要。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而且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控制需要:指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亦即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
(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他人或为他人所爱的需要,即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情绪联系的需要。
由于人们对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表现形式,因而形成了六种人际关系的取向。
2.人际关系交换理论
根据霍曼斯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这种交换不仅涉及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的交换。人们如何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关系中回报与成本的评价和体验。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一段关系积极或消极的程度取决于:
(1)自己在关系中所得到的回报;
(2)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3)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好关系的可能程度。
总之,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除了判定某种关系是否获益外,人们还会对关系进行两两比较。有两个重要的标准:第一个是比较水平,指人们对他们在特定关系中可能的收益和成本的预期。第二个标准是备择关系的比较水平,是人们对可替代旧关系的新关系中收益和成本的预期。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公平的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关系。
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克拉克和米尔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在交换关系中,人们受公平原则支配,付出成本的同时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同等的回报。在共有关系中,人们会切实感受到自己对对方的需要负有责任,人们最关注的是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回应,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并不期望不久就要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
每日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