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金与辨味
01
最近,随着电视剧《安家》的热播,主人公房似锦的极端母亲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把女儿当作是自己的提款机,以生你养你为由不停地向自己的孩子伸手,不满足就大骂不孝顺。
摊上这样蛮不讲理父母,自己的个人幸福就先别指望了。大多数时候,他们对于自己儿女仿佛就像债主,只有说到钱的问题,才算是与儿女之间有了一丝关乎亲情的联系。
我并不是要抹黑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也有一些明智的父母,会在子女工作之后向他们要一些钱,说是补贴家用,实则替他们存起来,而这笔钱的大小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哪怕就是真正的用来花了,也不会给子女带来太多的压力。
索取式的父母则恰好相反,他们从不考虑实际情况,觉得女儿赚的每一笔钱都是他的,恨不得把她用尽榨干。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父母让女儿给弟弟买房是否合理?
有一个女孩回答,自己今年23岁,弟弟目前在读初一,父母因为要照看弟弟读书所以放弃了外出工作,并要求女孩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顺便照顾弟弟,她同意了,毕竟是姐弟一场,照顾也是应该的。
有一次在饭桌上,父亲说想买房,他把首付付了,让女儿还房贷,房主名字写上父亲的名字,等弟弟长大以后过户给他,问她愿不愿意。
女孩沉默良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她不愿意,但又怕父母说自己不孝顺。更不想让弟弟从小就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也替这个女孩感到不公平,凭什么自己要放弃更好的工作条件,还要为这个家做这么大的牺牲,自己难道只是为弟弟而活吗,都是亲生骨肉,怎么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呢?
02
在中国有个长期存在的现象,索取式的父母更倾向于向女儿索取。
说到底,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你去看看,那些被生活折磨得愁眉苦脸的年轻未婚女性,背后一定有一对霸道而无理的父母和一个准备成家的兄弟,为了给兄弟凑结婚的钱,房子首付的钱,父母对女儿是各种要求,甚至闹得反目成仇。
说出来可能有点儿扎心,原来改变一个人,有时候有点钱就够了。
《圆桌派》有一期节目提到,不要觉得可以对孩子任意支配,她(他)不是你的商品,如果想要子女成为什么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人。
但有的父母真的没有想过该怎么做个好父母。当亲情绑架的按钮一旦开启,就无法按下暂停键。
梅艳芳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让她去歌舞团演出赚钱补贴家用,为了能让哥哥上学,梅艳芳和姐姐十来岁就辍学了。母亲好赌成性,欠上的巨债全部交由梅艳芳来偿还。
粉丝们不明白她为什么在演唱会现场最后哭到声音颤抖,只有她清楚追债人还在她的演唱会外边等候着。
当梅艳芳因癌症住进医院,母亲关心的不是女儿的身体情况,而是自己和儿子能分得多少财产,吃相极其难看。
难怪有人说,人最可怕的不是掉进深渊,而是掉进之后被抛弃再掉进去。
有的父母的欲望与自私就像一个望不到底的深渊,明明没有尽好为人父母的义务,却觉得付出了一定要有回报。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坚定地认为这样做一点也没有错,因为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03
无论你有多么不想承认,现实中很少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电影《何以为家》中,主人公赞恩的妹妹年仅11岁就被父母安排嫁给房东抵消房租,对于孩子,赞恩的父母只负责生,平常做得最多的就是殴打和辱骂。得知妹妹嫁出去不到一年就死掉了,父母也毫无感觉,并且又怀上了一个孩子。
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不过是换取生活物资的工具罢了。他们不会爱,也不懂爱。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来自原生家庭的偏见需要我们用尽大半辈子去修复,血缘决定了你和他们此生的羁绊,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果不幸,你正好遇上了这样的家庭成员,这不是你的过错,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对方的全部要求,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循环之中。
家庭的责任是由家里每一个人共同分担的,大家各尽其职,无论如何,不该让一个人抗下所有的重担和压力。
毕竟索取式父母只是少数。大多数父母还是对子女耗尽了心血的。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三金与辨味”的文章,可以点赞和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也可以关注公众号搜索:辨味 。让我们一起品味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