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主流译文: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给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讲给他高深的学问。”
拙的译文:
孔子说:“才能学识中等以上的人,可以给教他高深的知识;才能学识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教他讲高深的知识。”
拙的体会: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体现。不同的人聪资不同,相同的年龄,其经历学识也不同,对于这些不同,教学就要区别对待。一般人,会分为上中下三大类,每大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小类,一共分为九类或说九等。
按照孔子的说法,细分的九等人当中,最上等的人是上上之人,是最聪明最有学识的人,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他是属于天生就会的,叫做“生而知之”,而最下等的人是下下之人,是最笨的人,是一窍不通的,教死都不会的。除了这两种人之外,其余的人其获得知识都属于“学而知之”的范围,孔子说他也是属于这一类,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知识。而还剩下最后一类最笨的那一类呢,是属于“困而知之”者,他是学不会,只有撞了墙,遇到了困难,走到死路了,才会明白才会转弯的,才会有有体会的人。
总的来说,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到现在,我们仍然沿用这一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