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明珠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如今不少家长依然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准则,当孩子淘气不听话或者犯了错误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一顿打,或许打完能让你内心的气愤在一瞬间得到释放,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打在身体,痛在心里,尤其是当他出现三种反应时,家长要立刻停止,小心给娃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
孩子出现三种反应,父母停下打人的手
1、当孩子跪地求饶:“爸爸妈妈,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有些孩子会在公众场合闹脾气,撒泼打滚,父母觉得丢人后就会气急败坏地对其大打出手,当他哭得撕心裂肺,跪地求饶道:“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此时一定要赶紧住手。
图片均源于网络 图文均无关
在公众面前打孩子,会破坏其安全感,使得他不再信任父母。
其实,孩子就像弹簧,你压得越紧,其反抗力越大,随着他慢慢长大,会越来越叛逆,父母的打骂可能使其产生产生暴力倾向,以后遇上问题也学会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2、当孩子眼神充满恨意、用尽全力反抗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男孩11岁,女孩9岁)后,很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能力,家长若是依旧非打即骂,只会增加孩子的内心的愤怒和怨恨值,当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爆发并可能酿成悲剧。
当孩子眼神充满恨意,用尽全身力气反抗时,父母一定要收手,继续打下去的话,对方不仅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越来越淘气,甚至故意反复如此气父母。
3、当孩子忍着疼痛一动不动,丝毫不反抗
当孩子被打得多了,他们可能会变得十分麻木,即使身体再疼,都不如心里的痛更伤人,他们心想:“反正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愿意打就打吧,反正求饶没用,反抗没用,干脆打死我好了!”
此时如果父母再不收手,或许孩子心里已经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定要适度,万不可不分场合、不分缘由打骂,长期如此,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以下伤害。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警惕三个恶果纠缠不休
1、孩子会变得自卑、孤僻
如果稍微犯一点儿错就被打,孩子内心会对家长产生一种恐惧感,正如“老鼠见了猫”,不敢接近,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只会乖乖服从,这容易使其变得自卑、懦弱;
长期如此,他会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亲子关系变得冷淡,遇到问题时畏畏缩缩,长大后变得没有主见。
2、孩子会变得更加叛逆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孩子会本能地反抗,尽管肢体上干不过父母,但是内心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他不仅不会改错,反而故意惹家长生气,什么事都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有的孩子则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抗衡,带着仇恨的心理长大,将来只想远离家庭,甚至殴打、报复父母。
3、孩子变得十分暴力
从小遭遇家暴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懂得耐心倾听,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控制情绪的能力超级差,整个人十分冲动暴躁,会习惯性地采取暴力解决问题,影响到自己的下一代。
家长除了打骂,到底如何教育孩子
1、多和孩子沟通
不少家长认为口说教育太费口舌,倒不如一顿打,直接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正是家长这种自以为是的认知,才导致孩子养成暴虐的脾气和叛逆的性格。
作为家长,平时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搞清楚对方做错事的原因和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殴打,不然孩子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下次还会如此。
2、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要随意发脾气
不少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喜欢大发雷霆,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父母,孩子会模仿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他们一旦学会,就会向他人施暴。
家长应该尽量用一些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
3、指出孩子的错误,不二次犯
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指出错误,让他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对,哪些方面欠妥,哪些是对的,让孩子甘愿受罚,才能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举报/反馈

母婴参考

182万获赞 61.1万粉丝
高级母婴师。分享科学、实用的孕育知识。
亲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