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视角
环境的确能够影响人,因为认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环境总要影响甚至是改变人的。但是人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并不等于人就是环境的奴隶。道理论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傅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邓小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王永庆事实论据
明末万历年间,明神宗执政,由于在首辅大臣张居正的辅佐下,战战兢兢,对朝政末有丝毫懈怠,而在万历十二(公元1584年)张居正故去之后,由于神宗身边的人由原来的首辅变为了外戚和宦官,他开始疏远朝政,实施不上朝,不面臣等“六不”政策,由此导致了明王朝的日益衰亡。后来史评家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不是亡于崇祯皇帝,而是亡于神宗。这就是一个皇帝的命运,一个王朝的命运。由此可见,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影响人的命运。《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住在坟地附近的时候,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适合孟子成长,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拥有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心里很高兴,便不再搬家。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其子傅聪是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傅雷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就写到环境对于傅聪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成长的重要关头,遇到全国解放,政府重视文化,大力培养人才的伟大时代,不能不说这是傅聪莫大的幸运;波兰政府与音乐界热情的帮助,更是促成傅聪走上艺术大道的重要因素。”而且我来往的朋友包括多种职业,医生、律师、工程师、科学家、音乐家、画家、记者都有,谈的题目非常广泛。孩子从七八岁起,专爱躲在客厅门后面偷听大人说话,挥之不去,去而复来。家庭中的艺术气氛,关切社会上大小问题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有影响的。”下面我们看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环境的事实论据。所以,这个主题可以跟我们之前分享的以“主观能动性”为主题的素材结合起来并选择性使用。
《为学》中讲到:四川边远地区贫富悬殊的两个和尚都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打算雇船顺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没有去成;穷和尚却凭着一只瓶和一只钵步行到了南海并且胜利返回。由此可见,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于是,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佳语分享
要想近墨者不黑,就要从思想上坚定内心,抵御外界诱惑,清醒认识自己,不随波逐流改变自己的方向。文天祥慷慨就义,拒绝投降;钱学森誓死归国,舍弃利诱;陈景润醉心学术,不被浮躁风气所影响,这些都是近墨者不黑的最佳证明。要想近墨者不黑,就要从行动上有敢于不同的勇气,面临选择时听从内心的声音,在“黑”中不改本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都是在用行动践行“近墨者不黑”。
举报/反馈

海棠佳语

1149获赞 224粉丝
积累写作素材好书好剧,助力内外兼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