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在一个不起眼单元楼的阳台上,一位中年男人一手抚摸着刚满三岁的儿子的头,一手抽着还剩半截的烟,思绪里萦绕着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及记忆中他们各自的时代。
中年男子的父亲
图片经美化上个世纪70、80年代,一个男人靠写的一手好字娶了一个美丽的来自农村的姑娘,和大家一样,在简陋的棚屋里架起了一个温馨的小屋。屋里显赫摆着一个一米多宽的大型录音机,一台崭新的踩踏缝纫机。当孩子呱呱落地,这个男人便响应政策号召,放弃了造船厂工人的工作,奔着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愿景,加入了当时当地的第一批海员,踏上了整整三年的远洋之路。就在隆隆作响的轮机声里,时而宁静、时而剧烈颠簸的甲板上,度过了由好奇到枯燥、枯燥到坚持、坚持到坚忍的三年。从祖国的东南角开始,环游着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等地。
三年后,男子带着满脸的胡茬、满额的皱褶和满身的腱子肉回到了家乡。用大半年的工资换来了进口的日本松下电视及冰箱,让周遭的人羡慕不已。回来后,儿子刚满三岁,吧唧着天真的双眼,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而且满脸胡茬的男人。母亲赶紧拍着儿子的肩膀,训着说,“快喊爸爸!”后来,船员成为了这个男人终身的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这个职业也从最初的自豪到平淡无奇,从平淡无奇到默不作声,再到最后,他对自己的儿子说“要好好学习,不然一辈子就会像爸爸一样辛苦奔波。”
中年男子的母亲
缝纫机淳朴善良美丽的女子受一纸好字的吸引,拒绝了不少彩礼挡门的追求者,跟随了一个平淡无奇的男子。盼望着有个文雅、温馨的家庭。结婚后,曾经在一个织布厂辛勤的工作,不考虑酬劳的加班,只想做一个时代称职的好员工。生娃后,丈夫离开了家庭,在满世界奔波,一走就是三年。三年时间,儿子长大了,全职母亲也老了,那百雀羚再也挡不住皱纹的侵蚀。
她做了一个好员工,做了一个好妻子、也做了一个好母亲。如果一艘渔轮能丈量世界的宽度,那这几尺灶台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有时候,人越忙,思念越长。那时,信件很慢,一个月也只能够道几页的相思。听说每半年船舶会在某个港口靠岸,妻子都会提早携着儿子在公司的对讲机里等待,等待着丈夫那融在嘈杂的电波声里的问候。家庭的忙碌不亚于工作的辛劳。虽然那时每个家庭的教育都谈不上先进,至少每个家长都懂得讲做人的道理。这善良美丽的女子也许是太劳累了,又或许是青春期的儿子太叛逆了,某天,女子倒下了,丈夫也沉重地赶回来……虽然到最后,她没有参加儿子的婚礼、孙子的出世,但在儿子心里早已传承了她善良的品质和那个时代淳朴坚韧的力量。
中年男子和他的妻子
一家三口厌烦了各种相亲的流程,在很晚的年龄和他的妻子相遇。学会了花言巧语,也尝试过“先上车后补票”,还懂得如何将承诺付诸于现实。
最初的甜蜜是:路途相隔再远,只要想见,半天的时间就能相遇;工作即使再累,只要心念,随时就能互道相思分享喜悲。后来的平淡是:中年男子关注着每天时下的新闻时政,妻子习惯刷着每天的时尚信息和娱乐八卦。现在的焦虑是:丈夫不断对比着银行卡的余额和房贷的数额,妻子也对比着这家那家的网货价格。常常感叹有的人的起飞线是自己遥不可及的终点线,奈何“好好学习”的结果,大家还是普通人。
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藏着普通人的烦扰,揣普通人的梦想、守着普通人的匆忙。所幸不用在那种艰苦的环境里奔波,所幸不用在闭塞的空间里反复。可以在快捷的视野里,感知身边人奋斗的足迹和坚持的奇迹。
新的家庭,用心理学护航
虽然物价在涨,房价很贵,儿子还缺个妹妹或者弟弟,但生活在平稳中前进,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到处都会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但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记忆,上个时代,或许每个人的家庭不够圆满,教育不够科学,对小孩的关注不够到位。那这个时代,这个中年男人怀揣着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不为职业,只为成就更好的父母。
儿子吧唧着双眼,陪伴在熟悉的父亲身边,认真聆听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等待着这春天快要到来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