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开展心理疏导专题讲座。通讯员供图
如何通过预判,缓解搬迁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焦虑情绪?如何帮助群众提振情绪,积极复工复产?如何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群众找谁咨询?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通过“五消两线”,助力搬迁群众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防控疫情和投入生产生活。
“当我们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尝试做一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购物、听音乐、运动等,使自己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抚和缓解。”“刚才老师做的那几个活动,经过这几个环节,我感觉心情比较舒畅。”这是泸水市大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开展心理疏导的场景。
怒江州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组织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员,将心理疏导讲座开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消减群众压力。严格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布置会场,强化防护措施。每场聆听人员规模控制在30至50人左右,授课地点选在室外空旷处进行,两名群众之间间隔控制在1米左右,现场人员一律佩戴口罩。同时,充分利用“怒江易地扶贫搬迁”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科学解读政策消除群众恐慌。向75个安置点驻点工作队员、管委会、社区干部发布防控情况通报、工作提醒、防护知识、招聘公告等。用小广场大喇叭、流动广播,采取“党旗+摩托车+音响”的方式流动播放疫情防控音频。推出《致全州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一封信》,开设《心灵口罩》疏导栏目,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细致通俗地将政策告知群众。目前,安置点已开展心理疏导讲座4场次,受益人员200多人。
“兄弟,记得今天理个发哦,明天要上班了,清清爽爽的上岗迎接新生活。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及时联系我。”“好的好的,谢谢你了大哥,我会加油的。”3月1日,福贡县子里甲俄科罗村的搬迁群众阿开白,在县发改委干部虎子的帮助下在品汇易购超市找到了工作,试用期工资每月2300元。
怒江州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消解群众担忧。一方面加强物资保障稳定市场,各安置点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担当居民的“采购员”“送货员”,及时将粮油蔬菜、日用品等物资送到搬迁群众家中,同时,动员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物资,助力群众安心居家;另一方面,广大干部争当群众的“岗位推荐员”,为群众精准对接企业用工,优先吸纳搬迁劳动力,复工复产安置点扶贫车间和相关建设项目。截至2月26日,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有16个扶贫车间复工复产。
在各安置点,怒江州设立检查室,派出驻点队员、卫生员、保安员、志愿者进行全程执勤守护,打消群众顾虑;每天对辖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动员辖区搬迁群众开展“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对居住环境、饮水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阻击疫情蔓延。此外,在规模搬迁安置点组建1支以上文艺队,每晚分时段、分区域、小规模适度开展文娱活动,搭建群众沟通交流平台,为群众的“宅”生活添彩,消解群众焦虑情绪。
“我们村有的人家原来不愿意搬迁,没有签订搬迁协议,现在他们又想搬,是否还同意他们搬迁?”“这个情况可以先反映给背包工作队,由他们先统计有多少人愿意搬,再逐级上报,上级相关部门研究分析……”从2月18日起,怒江州开通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和法律维权服务热线,及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告知,每天9:00至21:00,由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和法学教授、律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为搬迁群众解疑释惑、解决心理问题,解答法律问题,普及法律常识,宣传法律理念,提供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共接到咨询电话50余个,均已答复。
云南网通讯员 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