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可谓是晴天霹雳,他把潜意识三个字送入多少人的口语文字之中,发出晴天霹雳的地方不是实验室而是医疗室,这是科学吗?
无意识人类早已知之,人门犯疑的就是这神秘的无意识柏拉图就已经触及到了它,2000年来有多少哲学家触及了它,但人们总是敬而远之。
可弗洛伊德不仅触及到了它,还把它公开了。
弗洛伊德对意识的认识是从病人身上找到切口的。
看他对意识的阐述。
首先,他对意识和潜意识作了说明:“将心理活动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问题,而且只有如此划分,才能使精神分析了解在心理生活中那些既重要又普遍的病理过程并在科学的框架中为其寻找到一席之地”。
接下来他进一步解释说:“意识”一词是一个纯描述性的术语,它是建立在最直接、最具确定性的知觉基础之上的,其次,经验表明一种心理元素(例如:一个观念)一般来说不是永远有意识的,相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瞬息万变,一个现存的意识的观念片刻之后或许就不在是有意识的了、、、、、、但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也就是说,它能成为有意识的,或者假设我们说它是潜意识的,那我们就是对它进行了同样正确的描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潜意识”一词是由“潜伏的和能成为有意识的”相一致“
那么,弗洛伊德是如何发现潜意识的呢?他解释说:
“我们是从压抑理论中获得潜意识这个概念的,在我们看来,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潜意识的原型,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观察也就影响到了我们的术语和描述,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我们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现在,我们似乎已经明白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就是一种被压抑的意识,而实际上,这种压抑就是弗洛伊德反复强调的是性压抑,然而,这种潜意识虽然有着一定的无意识含义,却与那种无意识行为相去甚远,这也难怪弗洛伊德没有把意识作为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元素。
他说:“精神分析不能承认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本质的看法,但不否认意识是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在心理活动中,意识可以与其它属性共存也可以不复存在”
恰好相反,心理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意识,可以没有某种观念,但却不可以没有意识,正是因为意识才会有什么心理,而所有的心理与精神都是由意识来造成的,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正因为弗洛伊德在心理活动的研究中也就是精神分析没有重视到意识,所以在他对梦的分析虽然也够到家了,但是,他怎么到家也无法找到分析梦的正确方法,
对于意识的研究不能说是弗洛伊德开了先河,因为所有“心”说及心理学都会触及到意识,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不能廻避,然而,冯特也好詹姆斯也好都点击过意识,而真正让人们树立起意识观念并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与文化之中还真是弗洛伊德。
我们看到,从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有之、自我分析的有之、人格分析的有之、对意识对梦的分析还是有之。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荣格。
弗洛伊德是在精神分析对人的心理活动观察中认识了潜意识,可见他不是从研究意识着手的,但荣格想从意识着手,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无意识心理产物的科学。
可惜,古代人关于“心”的概念根深蒂固;可惜,意识变着花样来捉弄人。荣格不能不在“心”的圈子里走,他也不能不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知道研究意识是真正的方向,然而他却没有朝这个方向迈进,不是他不想迈进,是因为意识圈难以进入。
他把人的心理构造分为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认为自我是精神事件的情结,意识的产生依赖自我,但情结从精神的领域和外部世界形成了印象,印象又进入自我并与自我发生联系时便成为意识。
这样看来,荣格的意识观还是和前人一样在原地转。
是的,科学的步伐已经走到了20世纪后半期:脑电图、电极、脑成像、计算机等预示着我们揭开意识奥秘的时代已悄悄来临。
这不,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认为可以把意识作为一个科学主题来加以研究”,一流的科学家已经定调。
埃德尔曼首先要确定意识的概念,之后他进一步把注意力集中于神经过程,“更为特别的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能揭示意识的那些最基本的神经过程”,正是通过对神经过程的大量观察、比较、分析,我们看到埃德尔曼有了新的认识:意识是神经过程的产物,这个过程是一个再进入又分化的复杂过程,神经过程不过是神经元的活动,这样,他就有了他的:“神经元群选择理论”。
虽然埃德尔曼把意识分为初级意识与高级意识,这也确实有了新的发现,但归根到底,埃德尔曼的意识观就是大脑是意识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可这又与古希腊希波克里特的意识观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时代不同,脑的科学术语不同而已。
看来,科学思维不是万能的,至少意识的研究史是这样的。
不过,天才的科学家总是层出不穷,这回轮到又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克里克。
它的雄心溢于言表:“我不热衷于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也不倾向于数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的论调”而要“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意识问题”。
看来,基因的伟大发现者克里克又要来一个惊人的创举,不过,他的惊人之处又不过是惊人的科学术语而已:“你的喜悦、自由意志实际上都不过是一大堆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意识可能与神经元在40~~70赫兹范围内的振荡模式有关”。
是的,克里克这回没有想到,他面对的是意识,一个非凡的对手。
正是非凡,才会在这个世界上有神灵、有灵魂。
正是非凡,才使得数千年来人类围绕着它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论。
正是非凡,才使得亚里士多德和牛顿这样天下少有的天才会借助于神的第一推动力。
举报/反馈

舒金元

279获赞 38粉丝
科学哲学文学健康文化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