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心理、智力、思维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或后天的经验,应当是主体的动作,而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不管是指向外部动作还是指向内化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
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一个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这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二)心理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1)成熟;(2)物理因素;(3)社会环境;(4)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有四个: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这四个概念中,图式是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而提出来的。
1.图式
图式就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先来自于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新的图式。
2. 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在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和创新(量变)。
3.顺应
改变主体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质变是平衡同化与顺应在。导致的适应使机体暂时达到平衡。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质变)。
4.平衡
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使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三)皮亚杰关于发展阶段的观点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的表现在他的理论的要点上:
1.心理发展的过程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有一定的次序,且有一定的交叉。
4.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有质的差异。
5.心理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形成客体永久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2.前运算阶段 2~7岁
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未掌握守恒,泛灵论。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守恒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 12~15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每日书摘
举报/反馈

咏卿先生

397获赞 419粉丝
人生在世,追求卓越,尽其所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