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调整优化全市发热门诊设置的通知要求,2月22日起,我院暂停发热门诊。”2月21日下午4时,随着一则公告的发布,在疫情前线坚守了33天的和平里医院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终于可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
这个春节,新冠肺炎的不期而至冲淡了节日气氛。为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平里医院快速反应、腾挪空间、优化流程,全体职工放弃休假,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铸成铜墙铁壁抵御疫情,全力以赴守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自1月21日到2月22日凌晨,和平里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545名,没有发现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消毒防护工作量大幅增加
2月14日上午,密集的雪花在疾风的裹挟下将整座城市笼罩,但和平里医院发热门诊护士崔苗苗却无暇抬头望一眼窗外。
前一天刚刚值完最后一个备班,临近中午时分,崔苗苗整理了所有工作流程,刚要稍微歇息一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了起来,“昨天一位疑似患者需要回来复查,准备采取咽拭子,痰盒试剂。”
发热门诊在班的两位护士和一位医生、一位检验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穿戴整齐,做好防护接诊,询问病史,完善相关病例,留取咽拭子。
做完检验,在把患者安全转移到隔离区等待化验结果后,崔苗苗整装待发,收拾东西准备到发热就诊室进行消毒。
“虽然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接触病人机会没有那么多,可是去做诊室消毒,一进去就得一个多小时。首先要把柜子里的东西清空,门缝封好再进行彻底消毒,不光要擦拭桌面、柜子、椅子,连整个区域都要喷洒消毒液,不能留下任何死角,这关系到下一位就诊患者的安全。”
1个小时20分钟,崔苗苗终于完成消毒工作。此时,她已经全身湿透、脸色苍白,“我这点儿累比起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不算什么,白大褂赋予我们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
承担辖区十几万人发热筛查
和平里医院发热门诊,承担着和平里社区十几万人的发热临床诊治筛查工作。医务人员每日24小时值守,光是上岗前后穿脱防护服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先要在清洁区域戴帽子、口罩(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双层口罩),穿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双层)、护目镜、面屏、鞋套后,经过缓冲区和发热患者留观室才能进入诊室工作,一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10分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先不说病人,就连医务人员都有些恐慌,但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诊疗方案和防护流程做好消毒防护。”感染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王晓燕面对疫情不断告知科室人员,“尽可能多饮水和多休息,注意保暖、加强营养,提高自己免疫力。”
分析一个月的接诊情况,王晓燕介绍,目前患者主要分为三个群体,其中70%的病人是京籍居住的患者,他们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史,但临床症状特别是发热很突出,大夫就进行常规化验、常规病理学检查;20%的病人无外出离京史,临床症状也不明显,就是担心患上新冠肺炎,接诊大夫就按照最新的新冠肺炎治疗指南,特别是疑似病例的新版标准进行筛查诊疗;还有10%的病人来自武汉疫区,接诊大夫就仔细询问,认真筛查,绝不漏掉任何一个可疑病例,即使不符合疑似患者,我们也嘱咐患者一定要做好与家人之间的防护隔离,每天都电话询问患者的体温及临床症状,直至安全度过潜伏期14天,做到防护而不恐慌。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感染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王晓燕每日都要面对恐慌的患者,“有些人担心自己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就耐心细致地做好安抚解释工作;有时穿防护服时间稍长,也会遇到不理解的患者谩骂和冷眼,我们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认真诊疗绝不放过一个细节。”
援疆医生提前结束休假上一线
和平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研1月初刚刚援疆归来,还没来得及适应北京的工作生活,疫情就发生了。
1月18日,先是接到科室主任的信息——提前结束休假;接着医务处的电话又打了过来——您已入选医院“新型肺炎”专家组成员,随时会诊院内病人。1月28日晨,在接到组建东城援助医疗队的通知后,李研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
在待命的同时,李研回到呼吸科,在熟悉的岗位上工作。疫情到来后,大量发热感染病人的收治让科内压力倍增,“同事们都在高强度工作,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在李研看来,除了防护级别的提升,大家都努力做到和平时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我们不畏惧,病人就不会恐慌,治疗才能够继续,病情才能缓解。”
在发热门诊,像李研一样坚守在防疫前线的“和医人”还有许多。
虽然发热门诊暂停了,但自实行全面预约诊疗以来,和平里医院对院感防控做到了全流程全管理,院区实行24小时患者进入登记制度。为方便患者就医,2月23日起,每天早7时30分到19时30分,和医杏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都守护在医院防线的第一道关卡。
文字 | 李冬梅 王昕
图片 | 田毅
来源 | 新东城报
举报/反馈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4.6万获赞 7127粉丝
东城人的地界,东城的事儿
北京市东城区融媒体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