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是一种认知错误,它指人们对某一未知量做出价值判定,通常基于对未知量的第一印象,锚定效应常被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去商场购买电器,同类电器中一个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摆放在一起,人们会下意识认为低价商品便宜实惠,这个商品的销售量大涨,销售过程中运用锚定效应,人的思维会被高价格锚定,忽略低价商品的实际价值。
美国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锚定效应危害最大,一定要小心,别被你之前的结论束缚。人的思维一旦锚定,就容易做出荒谬的结论。
《思考,快与慢》一书深度剖析锚定效应背后的思维系统,教我们跳出认知陷阱,消除其对我们生活选择的束缚,保持个人自主思考能力。
两种思维系统
人的大脑中运行着两套思考系统,它们各有千秋、各司其职,又相互作用。通过对它们的运用 ,人对生活中遇见的种种问题,做出判断与决策,但同时也制造出认知陷阱。
系统1、快思考,观察画面上的小孩,我们迅速地判断出,这个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他此时的感受是不高兴,或许是因为水溅到了他的脸上。推测被观察对象的过程是无意识且快速的,毫不费力,大脑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1856
系统2、慢思考,遇到乘法计算题,我们从记忆中提取乘法相关知识,进行按部就班的运算,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运算过程是有意识且慢速,需要调动注意力进行大脑活动。
人生来就能感知周围的事物,懂得危险与安全,这是一种动物本能,系统1是印象和直觉,系统1收集信息提供给系统2,经过调整或接受,系统2将信息转变为信念和自主行为。通常情况下,系统1自主运行,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系统2才开始发挥作用,进行自我控制。
两方的缺点在于,系统1的运行依靠“联想”,原则是相似性、时空连接、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系统1凭借某种特定的逻辑,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观察对象的样本数量不足,不是在足够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此容易犯系统性错误。
诸多因素对系统2的运行产生影响,限制其发挥作用,比如能否调动足够的注意力、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外部环境的打扰、自我损耗、搜索核对信息的程度、最省力法则(用最少的力气,办最有价值的事)。
产生锚定效应的原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的判断受到没有任何信息价值的数字的影响,做出错误的行为,两个原因导致了锚定效应的存在。
原因1对锚定值调整不足
经常开车的人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已经下了高速公路,正行驶在街道上,司机已经降速了,来往的行人还是认为司机开车的速度太快,但司机浑然不觉,直到有人提示他看速度表。
系统2估测目前的数值过高或过低,从锚定的数值上开始做调整,调整是一项费脑力的活,如果此时大脑资源耗尽或懒惰懈怠,调整通常结束过早,导致人们并没有将高锚定数值调至适宜的数值上。
原因2、暗示就是锚定
著名春节小品《卖拐》,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本山饰演的骗子故作神秘对范伟说,你有没有感觉自己的左腿发麻?这时,范伟按住健康的左腿说,确实有点。然后买下了他并不需要的拐杖。
系统1联想机制发挥作用,要求实现联想一致性,它启动大脑找出相应的证据证明某事的真实性,试图将锚定数值确定为真实数值,形成带有偏见的观念。
锚定效应几乎无处不在,投资、消费、营销、谈判种种场景都能人为设置产生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我们比想象中更容易掉进锚定效应的陷阱中,该如何抵制锚定效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破除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方法1、观察他人,我们都希望自己在犯错时,能有人拉响警铃提醒自己,但是当我们陷入锚定效应中,他人的意见几乎无法被我们采纳,而我们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时,更能站在客观角度辨认出雷区,观察者比实施者在认知上更愿意接受信息。轻信大意或过度自信会成为认知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多观察他人的认知错误,就像是自己犯了错那样,将经验教训铭记于心。等到遇见类似的场景,系统1已经培养出足够的直觉,它会在大脑中为你拉响警钟。
方法2、逆向思维,遭遇锚定效应场景时,把握内心的真实需求,要相信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把目光放在低数值上,思考它为何会是现在这个价格,是另有隐情还是情势使然?启动系统2,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判定其实际价值。收集足够多的信息用于思考当前场景,锚定效应的影响已经被削弱,你开始着眼于事物的真实存在。
方法3、果断决策,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观念,我们是自己人生的投资者,作为投资者,每一分钱、每一个行为都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足够的耐心和控制力、反思能力是成功投资者的基本素质,越是犹豫不决,锚定效应对人的影响越大,果断推翻你脑中停留已久的想法,想办法建立一个新的想法,如果当前它无法被推翻,那么起码在当前它是正确的。
举报/反馈

邱邱爱文学

328获赞 36粉丝
在文学里过完十次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