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马太效应”
爱情起初我们大多都会以为是将心比心,以为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被珍惜,但往往现实生活中无数情爱的案例,投入越多,就越有不被珍惜的概率。似乎这是一个角色从开始形成的必然,正如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当你习惯付出,对方习惯接受很难改变这种关系的平衡。我之所以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就是因为我们错误评估了爱情,也高估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分量。
不要试图用先付出甚至牺牲角色的方式投入一段感情,因为这笔债务注定成为一笔收不回又注定亏损的烂账。自以为是为爱付出的过程,却容易让对方恃宠而骄,因此爱的持续给予反而成为了一种自我“贬值”的过程,所以爱可以,但不要丢掉自己,从增值做起,才会让对方珍惜。
恋爱中的“墨菲定律”
这是恋爱关系常见的现象之一,你越在乎对方,越容易表现得差强人意,你越是心中重视一个人,越容易患得患失感觉到心情的沉重,爱不仅感受到了甜蜜,更变得令人难以自控,而此刻得到的大多不是珍惜,而是被减分的可能性。以为自己是所有不幸感情的幸运儿,可最后却发现,那概率很小的不可能最终还是在自己的关系中发生。所以凡事都会存在成败的概率,无需给予自己过大的压力和过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尽全力就好,让自己放松享受当时的幸福才是最该做的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阻碍越多,感情越深”
罗密欧与朱丽叶,表面是对爱情故事伟大和悲情的描绘,但真正更为现实直白地来解读,不过是阻力越大越多,彼此的爱也就会越深。这是每位身为人父身为人母一定要知道的事情,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过度的干涉,那只能让自己尽快令孩子叛逆非对方不行。
首因效应,第一面的感觉,直接决定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形象
这个人首次给予对方的印象、品行、乃至层次是一个什么阶层,很难有所转变和不同,正所谓先入为主,一个行为粗俗样貌邋遢的人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谋面,即便在未来有所改变甚至非常精致的调整,也很难令对方转换最初的感觉。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带来的印象“余波“最深远,所以想成功的话一定不要马虎才行。
投射效应
为什么你总是要求别人“懂你”?
百度百科介绍到,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我们生而孤独,所以惧怕孤单,而且更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分担自己的喜悦与不安,我们渴望通过对方的肯定与认可,来获取内心的平衡与安全感。而当求而不得就会变得急躁焦虑,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所索要和改造。而对于另一半那些,无所谓,敷衍漫不经心的态度就会让自己更加的胡思乱想。
拍球效应
吵架的时候,为什么会两个人越吵越激烈?
顾名思义,当我们用力去拍球时,球面承受的压力越大,它弹跳得就越高。
情侣在争吵过程中也是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不间断的互相攻击,以为自己有理有据想速战速决让对方臣服,结果对方因攻击性变强而发挥更大的潜能,所以如果想达到有效沟通,想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以柔克刚,变换沟通方式才是胜利的法宝。所以当有一天在争执过程中,你发现停止用力“拍球”的行为,结果反而会变得异常的好。#爱情#
举报/反馈

感情中转站

101万获赞 12.7万粉丝
倾听你的故事,解忧情感困惑,治愈心灵创伤
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