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的课快补完了。昨晚看到的一个辨题是“如果有‘读心术’胶囊,你选择吃吗?”每期辨题的题目一出来,女儿就会问我选择正方还是反方。我们会快速简短地交流几句对题目的选择和想法。我的选择是不吃这颗”读心术“胶囊。
为啥不吃?首先,能读懂对方的心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重要,知道得太多反而是种负担和干扰,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体验。
想像一下,当你知道其他人的全部心思是什么样的状况。如今我们已处于媒体资讯极度发达的时代,每天仅通过手机就会了解到海量信息,这些真假难辨、重复率极高的信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不堪其扰的感觉,更不必说每时每刻都知道了别人的所想,我们的人生不会变得更简单,只会变得更烦琐。
到那个时候,你一天到晚的主要活动估计全都浪费在“读取他心”这个内容上面了,你可能每天都生活在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毛线之中,因为人的想法本来就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仔细想像一下这个场景,我们已不再是我们,而是一台无法停止工作的行走的扫描仪。
其次,虽然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虽然理解的过程比较漫长,也挺艰难,但这样一个从误解到理解反复沟通的过程,正是我们提高认知和培养情商的必修课程。要付出努力,才能体验到自我成长的愉悦与成就感,而人生的幸福不就是由无数次类似的小小成就感所组成的吗?
如果吃了“读心术”胶囊,瞬间就看穿了别人所想,生活中的确会少了很多猜忌和误解,但同时也失去了距离所生产的美感和乐趣。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心与心之间也需要一定的界限。
除此之外,”读心术“胶囊带来的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如果人人都吃了它,那么所有人都不再有秘密和隐私可言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我们不会获得想像中的诚实和光明磊落,反而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我们不再敢再去真正的思索、自由的联想。本来我们的真实想法是A,但因为这个想法羞以示众,我们只能在心里把A变成B。这样,我们会变得由里而外的虚伪,自欺欺人将成为每个人的看家本领。
所以,就像节目中反方的一个观点:我们要提高沟通的效率、领会别人的情感,读人心并不重要,改变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很喜欢在辩论结束时马东那番长长的总结,他说其实“读心术”是人们很早就拥有的一项能力,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阅读”。
是阅读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地甚至几千年以前的人们的心思与情感。通过文字,我们领略到别人的感悟;通过文字,我们体会到他人的悲喜;通过文字,我们也终于抵达了自己的内心……
马东把”阅读“类比为神奇“读心术”的阐述,我非常认同。而拥有和保持“阅读”这个可以让生命充满活力和乐趣的习惯,是我们的幸运。
为了赞赏名字和作者名字的统一,也为了与以后可能会使用的微博名字的统一,我将文章的署名由“馆姐”更改为“爱吃肉的刘姥姥”。
“刘姥姥”与“馆姐”是同一个人,但我希望“刘姥姥”是更成熟的“馆姐”。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举报/反馈

留小馆

1011获赞 91粉丝
随便说说,不要当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