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记者覃勇)每当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各种危机发生的时候,医务工作者总是肩负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冲锋在前,出现在医学紧急救援的第一线。救援一线医护人员属于第一级重点干预人群,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孟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孟馥认为,医务人员与普通人一样,面对心理应激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培训,增强心理干预基本知识,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心理危机意识,提高救援能力;合理评估,辨识跨危机中的医护人员的潜在心理问题;有力指导,相互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增强危机心理干预知识都十分重要。
第一、救援医护人员要开展自我心理评估
突发事件导致人们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心理紧张无所适从,超出自身应对范围,导致认知、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的失衡。正在遭遇危机的正常人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跨危机),承担救援的医护人员同样也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对自我进行危机情境下的评估。
首先,需要觉察一下自己对危机的反应是什么,认知(想法)、情绪、行为、躯体(生理)等等;其次,需要评估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时间,个人、家庭、社会,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等等;第三,需要评估自己在跨危机过程中的应对,发生了什么?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面临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能不能应对?目前的资源和支持有什么?最后,医护人员需要对自己的专业角色做评估,我的专业和责任是什么?我能做什么?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时,我要如何应对?
自我评估像一个定位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定位清晰了、角色明确了、职责界定了,不确定中的确定感就增强了。
第二、救援医护人员的相互支持技术
参加救援的医护人员,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应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技术,既可以帮助到救援过程中诊治的每一个患者,也可以帮助同伴,还可以帮助自己。
简易心理支持技术包括:1.倾听。少说多听,多使用“开放式”提问,适度打断,比如:能跟我说说今天的经历吗?2.不评判。不把自己主观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例如:“我理解你的想法,你认为……”3.共情。回应对方的情绪,接纳对方的任何情绪,例如:“你刚才说你很累,能具体说说发生了什么吗?”4.提供具体支持。包括现实层面、情感层面、资源层面,例如:“需要我陪你一起去吗?”5.计划。设定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小目标,例如:“明天我们抽半个小时去锻炼一下,可以吗?”6.后续跟进。持续关心、陪伴,提供后续资源和支持,例如:“昨天你说你很累,今天感觉好些了吗?”7.转介。发现潜在心理问题严重者,报告上级,转介至心理专业人员,例如:通知上级领导“某某队员状态不太好。”8.保密。要有保密意识、尊重意识,例如:增强谈话保密意识,除非涉及生命危险的需要立即上报。
值得一提的是,跨危机中的人际关系支持非常重要。包括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共同面对;上下级之间的互相理解、给予必要的现实层面的支持;在家人和朋友中划分等级,与安全等级内或不会过度担心的人交流;在应对患者时,要专业应对、给予人文关怀,对于超出应对范围的,要寻求队员的支持和帮助。而在人们的态度和情感交流中,如果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脱节,对方会更倾向于相信非语言因素所传达的信息,因此,沟通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非语言信息(占90以上%),如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
第三、一线救援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如何识别
紧急医学救援时,医护工作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身体疲劳,情绪压抑、克制、耗竭;
2.面对大量涌入的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患者的不满情绪、攻击性行为导致的人身安全的威胁;
3.医疗防护、诊疗物资的缺乏,工作场所隔离不良,担心自身被感染;
4.对救援时限的不确定感,看见同事在工作中被感染后的悲哀和无助等;
5.担心家人的健康、被感染,家人出现危机时,无法帮助和照顾的内疚。
出现“心理崩溃”的征兆:
身体反应:极度疲劳、躯体化症状(眩晕、头痛、失眠、胸闷、呼吸困难、胃疼、恶心、呕吐、腹泻、双腿乏力、肌肉紧张、发抖等);心理反应:情绪焦虑、紧张、易怒、沮丧、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表达理解出现困难、与人交流不畅、淡漠、麻木、迟钝、噩梦;出现职业倦怠(耗竭)的表现:情感淡漠、绝望、无助、内疚、非人性化、工作效率降低(执行力下降、操作失误)等。
第四、救援医护人员的支持系统建设
一线救援的医护人员,需要强大的支持系统。团队建设:救援人员所在团队的团队建设很重要,团队结构清晰、领导有力、管理有序、团队氛围好。合理安排:实行合理的岗位轮换制,让工作人员从事不同应激水平的工作,尤其限制高应激水平的工作时间,保证休息、充足的睡眠、安静的休息场所,保障水、饮食的供应,工作所需物资充足等。社交联络:保持与家人以及重要的他人的联系,获得专业方面的有力支持和指导。锻炼调适:有锻炼的机会,尽快恢复体力。
轻度反应及部分中度反应可以通过休息、离开现场、充分知情而自动恢复;对重度及有些难于代偿纠正的中度反应,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休息及治疗、康复措施,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举报/反馈

央广网

5071万获赞 452.2万粉丝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央广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