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墨菲定律并不是你越担心某事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是你担心某事时老想着墨菲定律,结果真的成墨菲定律了。
墨菲定律广义上来说是心理学定律。即极端的事情容易被人记住,常见的事情只会被忽略。
比如投硬币,正反各50%几率。
当抛两次硬币,正1反1几率为最常见(除去规律性技巧外)。而全为正或反发生的几率为50%^2=25%,也就是有25%的几率会完全为同一面。当然,就算如此,你也会认为不足为奇,因为你认为这很常见。
当,抛10次硬币,完全为一面的几率为50%^10=0.0977%,也就是100个人抛硬币,约一半的几率会有9个人抛到全是同一面,你会觉得好神奇啊!心想是不是有什么技巧。实际上,我们之前就把技巧完全排除掉了。
你见证了这件事,把他评论在墨菲定律栏目下方。
现在问题来了,抛100次硬币为同一面的人将面临严重的惩罚。心理学效应就体现了:每个人都会想,怎么可能?这不可能事根本就不能发生,更别说落在自己身上。
实际上这种概率问题一定会发生,当人数不断增加,发生的概率将不断增大。每个正常的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认知空间都以自己为中心,每个人都会自称“我”,称别人为“你、他、她...”。
所以,这个极端概率必定会发生到“我”的身上,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当然,你会难以置信,但它的确发生了。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一、墨菲定律起源
墨菲定律源于70年前美国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的一句玩笑话,后来竟被世人口口相传,成为了一个定律。它的最初表达是“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如果做某件事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而其中一种方式会导致灾难,那么就会有人这么做。
二、墨菲定律的含义
许多人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或是越怕什么事情发生,这件事情就偏偏发生了。于是,有些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墨菲定律理解成:如果一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它就一定会发生。这样理解,显然是错误的,至少是不严谨的。就好像传话游戏一样,随着传话的次数增加,原话被中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工、删减和修改,最后变得面目全非,与原意大相径庭。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墨菲定律最开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墨菲定律表述的是一个现象,它是一个复合定律,而不仅仅是属于某一个学科里的定律。墨菲定律至少包含了统计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层面的意思。
统计学:在做一次事情的时候,某种结果发生的概率p>0的时候,哪怕p再小,只要不限制重复做这件事情的次数n,也就是n趋于无穷的时候,这种结果会出现(也就是该结果发生的次数大于等于1次)的概率P也会无限趋近于1。心理学:消极的心理暗示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增大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概率。社会学:社会中有很多种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你选择善良的、积极的方式,但未必其他人会这样选择。以上就是墨菲定律的几个基本的意思,而由墨菲定律衍生出的诸多推论也大多与这三个意思有关。
三、广泛流传又充满争议
墨菲定律之所以能够被世人所熟知,就是因为它并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学科里的定律,而是描述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具体地说就是与人们“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的经验相契合。而墨菲定律之所以存在争议,也是因为它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继而衍生出了繁多的推论,使得人们对其本意模糊。
四、墨菲定律的意义
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利用墨菲定律,我觉得也应该返璞归真,首先从其本意去理解。
1.统计学:
不好的事情或者说隐患哪怕它发生的概率再小,如果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它就会发生。对此,我们应该
(1)提高忧患意识,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很大的事件,哪怕其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也要提高警惕减少其发生的可能;
(2)减少不必要的冒险,减少中间环节,能减少不好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减少偶发突发情况带来的损失;
(4)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提高安全水平,减少隐患,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根本途径。也就是说,通过不断降低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概率p,使p不断趋近于零,我们就能无限延长不好的事情到来的时间,以达到在我们需要的某个时期内,不发生这种情况的目的。
(5)我们要注意投入产出比,对于其他的情况:
a. 如果一个事情已经没可能发生,也就是p=0,我们没必要浪费精力去担心它;
b. 如果一个不好的事情有很小的概率会发生,但我们重复的次数很少,做好应急准备就没必要过多担心了;
c. 如果一件事情不好的事情有很小的概率会发生,我们又会经常重复做这件事,但它产生的问题很小,很容易解决,我们也没必要过于担心,正常处理就好。
2.心理学:
(1)人应该不断提高、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达到临危不乱,才能冷静客观的处理问题,而不是因为自身造成更多的问题。
(2)积极乐观的看待任何问题、面对任何情况,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发挥人的更好水平,提高成功率。
3.社会学:
(1)要对事件相关的其他人有充分的了解;
(2)要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至少要站在这件事的各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同时,也要照顾其他人的选择,求同存异方能使事情推进下去;
(4)防人之心不可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墨菲定律只是描述了一种现实中的现象,无所谓好坏,它对你的影响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
墨菲定律适用的人群是那些认为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人群。
举个例子,小明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因为没仔细看路,自行车从一个小坑上开了过去,导致自行车颠簸了一下。
小明很生气:为什么我每天都走这条路,小心翼翼的时候就没问题,可偶尔一次没看路就会碰到这个坑,太倒霉了吧。
当然,这就是墨菲定律,无论发生坏事的概率多么小,只要经历的次数多了,它必然会发生,同时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极端——例如因为颠簸导致自行车掉链子而上班迟到然后被公司开除。
墨菲定律更多运用于心理学中,其实小明只要理解一个道理就行:他每次能避开小坑的原因要么是因为仔细看路(付出),要么是因为没看路时碰巧也没碰到小坑(运气好)。
如果小明能明白幸福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对待坏事时就能坦然接受。
好运并不会时时都在,所以最靠谱的方式就是多注意路况,哪怕在下班路上碰到了这个小坑,也不必烦恼——至少上班的时候没碰到嘛。
类似的定律:
毛奇(普鲁士名将)法则:如果一道命令可能被误解,那它肯定会被误解
詹宁斯原理:万物皆有恶意于我
詹宁斯原理的日常运用:去赶公交的时候,总能看到想上的车刚开走,停着的车你不想上
雷莉科研怪圈:科学研究的方向总出错,或者在出错的路上
德鲁克定律:如果一件事出错了,就会有更多的错。(所谓祸不单行)
就业定理:我从事的行业总在萧条中,我一离开它就景气了
帕金森行政原理:行政事务总会越干越多。
如果从逻辑的角度理解,这个定律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它的本意。
即凡是具有可能性的东西,那种“具有可能”已经蕴含在它的“本质存在”之中,只要“条件具备”它就会发生,即便它现实的未发生,逻辑上“它也可能发生”,而不是绝不会发生(即不是该物不具有本质存在)。
事态:事物存在并且发生可以得到我们理解的状态。
事态结构:组成我们理解对于对象的理解的基本形式。
本质存在:对象得到我们理解的逻辑上合理的各种组合和关系。
通过如上的简单说明,我认为墨菲定律如下:
在事态的本质存在中,可能性不可低估,把可能性当做偶然的衍生特性。也不是事实未发生,就认为事物不具有这种本质存在,而是说,本质存在的事态结构既决定了哪些事实发生,也决定哪些事实不发生,这构成了所有事件现实的发生与不发生的逻辑空间。
逻辑空间中一切事件发生或不发生都是由不同的相互联系的事态结构所决定,并且事态结构由于组成事态结构的元素或要素是可数无限多,同一元素或要素组成的事态结构是可数无限多,而不同的事态和结构的相互联系也是可数无限多。
因此,一切凡是逻辑具有可能性的,那么必然本质的具有构成结构的可能性,而构成结构的可能性之间结构的相互联系最终“整体决定”了事件发生还是不发生。所以,可能性就是事物在逻辑空间中使我们得到“理解”事态的起点,而事件发生不发生由我们对事态理解(是否把握了可能性构成的逻辑空间,是否准备发生了事物的事态结构的关系)出发有关,因此可能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我们理解任何事情的对象的“本质存在”。
1949年的某日上午,有一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美国空军工程师正在与他的同事验收一个实验项目,却发现所有的装置都有条不紊的被安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不免随口抱怨了一句。有趣的是,正是这一句无心之辞演化成了日后被称之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的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