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落没贵族之家,她天资聪颖,7岁时就能写小说,24岁时就以《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走红,轰动了大半个中国文坛。她年少得志,曾和汪伪政府的胡兰成有过短暂相恋,这段感情也让张爱玲受伤至深,后来她远赴美国,邂逅了第二任丈夫赖雅,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早年张爱玲 赴美后的张爱玲 在个人感情生活方面坎坷的张爱玲,才华与作品却是备受肯定的。同时代的傅雷,就称赞张爱玲的作品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而中国现代文学最权威的评论家夏志清更是说过:“凡是中国人,都应该读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深受大导演们喜爱,一再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比如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关锦鹏导演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李安导演的《色戒》等等。
许鞍华《半生缘》 张爱玲的小说中,大多都在讲男人和女人、爱情博弈、人性。对于爱情甚至人性,张爱玲看得太透彻了。有人说,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能得到一切情感问题的解答。在张爱玲的笔下,没有傻白甜的风花雪月、甜腻恋情,有的只是爱情中的防备、博弈、算计。
她往往毫不留情地讽刺男人女人们的装腔作势、各自盘算。正因为张爱玲文风的刻薄和现实,因此她小说中圆满结尾的爱情并不多。据说张爱玲本人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最喜爱自己写的哪部小说,她淡淡一笑说“我的小说结局大多不完满,《倾城之恋》算是拥有完满结局的一部,要说喜爱应该是它了。”
书籍《倾城之恋》 而作为张爱玲唯一以圆满结尾的小说《倾城之恋》,曾经由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周润发和繆骞人分别担任男女主角,被搬上大屏幕,成为张爱玲首部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
《倾城之恋》把爱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男女双方各自捉迷藏式的打探、不动声色的较量刻画得入木三分,成为张爱玲剖析爱情与人性的最佳代表作。她告诉我们,大多数爱情都不是真正清澈无暇的,而是一场功利与真情并存的战争,在爱情这场战争中,男女双方要经历无尽的博弈,才能够赢得爱情。
电影版《倾城之恋》 那么作为张爱玲本人最喜爱的小说,《倾城之恋》是怎样刻画爱情与人性的呢?我们仔细回味整篇小说,张爱玲正是从爱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呈现男女双方的博弈和较量的。
在《倾城之恋》一书中,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故事,由白流苏的妹妹宝络的相亲会开始,在相亲会上,范柳原没有钟意黄花大闺女白宝络,反而和离婚女白流苏打得火热,并且在相亲会后还托人邀请流苏到香港。
两人在香港经过不断的暧昧和试探,范柳原想要白流苏没名没份地屈身于他,而白流苏算计的是一张有名分的长期饭票,范柳原一直没有任何正面的真情流露,白流苏赌气回到上海,但是又不看家族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又只好与现实妥协,忍辱奔赴香港与范柳原同居,但是恰好赶上战事,香港一夜之间沦陷,二人在困境之中相依为命,最后彼此流露真情登报结为夫妻。
周润发饰演范柳原 张爱玲笔下白流苏范柳原爱情起伏的这几个阶段,恰恰和心理学上认定的爱情发展阶段不谋而合的。据心理学分析,爱情的发展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取样与评估”,男女双方先选出自己愿意交往的对象;
第二阶段是“互惠互利”,男女双方会尽可能地交换利益;
第三阶段是“承诺”,男女双方关系相对固定,开始稳定交往。
第四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制度化”。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了,希望能通过契约的形式将双方关系有所保障,比如结婚等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个阶段分别来欣赏下,范柳原与白流苏这两位爱情高手,是如何不动声色地博弈斗法的。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我们刚才提到过,爱情的第一阶段是“取样与评估”,也就是说“选择对象”是爱情的前提。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认识白流苏,是在范柳原与白流苏的妹妹宝络的相亲会上,原本朋友是将范柳原介绍给宝络的,但是相亲现场范柳原却对白流苏动了心。那么为什么范柳原一个富家子弟,不去找宝络这样一个没有婚史的女孩,反而看上了离过婚的流苏呢?为什么白流苏也冒着被家族唾弃的危险,抢了自己妹妹的相亲对象呢?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做人际互补律,意思是人与人在需要的具体内容上能够相互满足时,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那么,在寻找爱情时,人们也是越缺失什么,越想拼命得到什么吗?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归到《倾城之恋》一书中,张爱玲对男女主人公的背景交代。白流苏,上海一个落魄世家的小姐,离异后住在娘家,金钱被哥嫂榨干后,没了利用价值,在娘家备受冷眼,看尽世态炎凉,所有人都冷眼看着她的笑话,觉得白流苏的下半辈子就这样了,没有男人爱,没有未来,只能苟且地活着。而范柳原呢,是一个富家私生子,从小就不被家族正统接纳,有家不能回,只能在英国长大,在香港漂泊。
对于白流苏来说,她最渴望的是有一个男人爱她,最好是有钱的男人爱她,以此来证明她还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以此来脱离这个势利的家庭,实现她人生的逆袭,给那些不看好她的人狠狠一个耳光,所以她才会选择钻石王老五范柳原。
而范柳原的骨子里,是想要被家族认可,被传统接纳的,所以他可能会和印度公主厮混,但是他还是渴望找一个世家的小姐、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来以此证明自己是合乎礼法的,而白流苏的娘家虽然已然衰败,但好歹也是正经的大户人家,白流苏本人穿中国旗袍尤其有味道,加上她那常常低头的娇羞,很是符合范柳原想象中中国女人的样子。
人往往越是缺失什么,越是在乎什么。白流苏与范柳原身上,恰恰有对方想要的东西,难怪白流苏不顾家里人的白眼要接近范柳原,而范柳原舍弃没有婚史的宝络,追逐白流苏。
爱情难逃博弈 当范柳原回到香港后,对白流苏有一丝心动的他,托人邀请白流苏到香港,而白流苏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幸福,决心赌上一把,不远千里奔赴香港去找范柳原,两个情场高手在香港一再斗法,相互揣摩,都想抢占先机。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了,白流苏温婉美丽,范柳原风流倜傥,看似如此般配的两个人,为何没有真诚地投入到爱情中?在爱情这场战争里,男女双方怎样博弈才能够赢得爱情呢?
白流苏最初接到朋友的邀请要她去香港时,她就明白那是来自范柳原的邀请,范柳原决心赌注一把,漂洋过海到香港,去陌生的世界里博取范柳原的爱情,博取后半生的安稳。白流苏心里清楚得很,范柳原并不是以结婚为目的和她交往的,而是要白流苏做他长期厮混的情妇的。
但是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金钱的加持加上本身外貌英俊,范柳原早已经习惯了成堆的女人主动扑上来,他是不愿意舍弃尊严去求爱的。所以我们看到,流苏第一次到香港后,范柳原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出钱出力陪聊陪玩,绅士得不像话,连一根手指不碰流苏,弄得流苏都糊涂疑心了,直到有一次白流苏从别人口中知道外人都误认为他们是夫妇,才明白范柳原的用心险恶。
范柳原不愧是情场高手,他想要白流苏,可是他不愿意娶她。范柳原有意的当着人做出亲密的举动,使人误以为他俩已经有了亲密关系。白流苏骑虎难下,除了做他的情妇之外没有第二条路。然而白流苏不愿意败下阵来,她的终极目标是和范柳原结婚,所以她不能轻易顺了范柳原的意,只要范柳原还没真正得到她,流苏就有可能翻身打胜仗,在暧昧的调情中一点点拿下范柳原。
人生处处有博弈 于是流苏立刻启程回了上海,回到白家后引起轩然大波,一家人骂她上了男人的当该死,白流苏这个时候还是在死扛着的,她还是在赌范柳原会记得她,然而她艰难地熬到了十一月底,范柳原从香港拍来了电报让她去香港,范柳原的举动彻底让白家人坐实了流苏已经当了他的情妇。流苏满腔苦水、心灰意冷,却又无路可走,只得启程去了香港。
我们能看到,范柳原和白流苏二人,都把爱情算计得太精,在爱情面前都是在自保,他们一次次试探着对方,一次次暧昧的调情话下,隐藏的不过是一对精明的世俗男女在爱情里的讨价还价,谁都不愿先付出真心,谁都怕先受伤害。
也许,我们总愿意把爱情想象成美好无暇的模样,以至于我们都不想承认爱情其实真是一场博弈。事实上,人际交往中的任何一种关系,都有博弈成分在。在美国著名数学家、被称为“博弈论之父”的冯诺依曼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到一个最经典的博弈案例: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两个囚犯一起犯罪后被警察抓获,并且分别被关在两个地方审讯。他们有几种选择,一是其中一名囚犯揭发他的同伙,那么这个囚犯可以被无罪释放,还能有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因为没有招供,就会被处以最重的刑罚。第二种情况是,这两个囚犯互相揭发对方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第三种情况是,两个囚犯相互忠诚,保持沉默,谁也不揭发谁,那么两个人就会得到最轻的惩罚。
按理说,第三种情况囚犯们相互忠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出于人性的自私,囚犯们往往只有一种选择:招供。因为,如果其中一个囚犯选择沉默的话,另一个最好选择招供,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被放走,而且还可以得到奖金;如果其中一个囚犯选择招供的话,另一个最好也是招供,否则对方可以无罪释放,自己却要被严重处罚;所以,不管其中一个用什么态度,另一个的最佳选择都是招供。结果两个人都会选择认罪。
这就是有名的“囚徒困境”,理性告诉被实验者,对自己忠诚是最好的选择。其实,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和囚徒困境的囚犯不是很相似吗?在爱情中,当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心爱自己时,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都选择不爱对方,这样自己就不会受伤,但是也一定收获不了真正的爱情;最让人尊敬的情况是,爱情中的一方爱上了对方,不管对方会不会爱自己,他都会去爱对方,这种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放下了个人尊严,冒着风险来期待收获对方的真心……然而,这条路即使艰辛、即使结果会受伤,最起码他还有收获真爱的机会。
博弈 很多人觉得,在爱情里,谁先动心,谁就满盘皆输。因此很多人在爱情里不想和盘托出,不想早早露出自己的底牌,总想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其实,在爱情里,根本没有谁输谁赢,感情不是游戏,也不是赌注,如果没有一个人先去放下自我、付出真心,那怎么会收获另一个人的真心呢?想要得到爱情,必然要去付出真情,毕竟不尊重爱情的人,永远得不到爱情。
所以,获得幸福爱情的博弈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成为一个善意的、宽容的、坚韧的、真诚的恋人,拒绝做一个自私的、计较的、轻易放弃的、伪装的恋人。
成为真诚宽容之人 在爱情里明争暗斗了许久的范柳原和白流苏二人,在日军轰炸浅水湾、香港沦陷之际,在生死关头,范柳原和白流苏才得以真心相见,成了一对平凡夫妻。那么成全他们二人婚姻的,真的是那场是宿命的战争吗?
范柳原和白流苏两个人,真的没有一点点喜欢对方吗?不,不是的。但是他们只有在深夜里,才能彼此袒露一点点真心,正如那个夜晚,在那堵墙下,范柳原对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堵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他半是绝望半是固执地乞求白流苏能懂他……
而在另一个深夜里,范柳原打电话给白流苏,在讲完“我爱你”之后就挂断,也许我们会把这通电话当成范柳原这个情场老手,对白流苏调情的伎俩。但是,也许不是。因为他再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没有再说情爱,只说了想要和她一起看月亮,于是白流苏一颗心就乱了方寸,瞬间哽咽。
这一刻的两个人,有没有一种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呢?一个不被家族认可的私生子,和一个在娘家寄人篱下的离婚女,各自有各自的悲苦,在这月色如水的晚上,终究还是相互心疼的吧?终究还是渴望爱情的吧?没有这一点点的惺惺相惜,范柳原大可不必在战火纷飞中冒死跑回来接流苏,没有这一点点的相互心动,白流苏也不会在炮火中懊恼自己如果受伤会成为范柳原的累赘。正是有相同的经历,萌发出相互的怜惜,才能让两个人认了宿命,在倾城的时候终成眷属。
而张爱玲本人的第二段婚姻,也是和一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男人结合的。虽然一直以来,张爱玲的粉丝们总是抱怨“张爱玲这朵鲜花,漂洋过海地插在了赖雅这坨牛粪上”,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当年36岁的张爱玲会在美国,与65岁的糟老头子赖雅结了婚。要知道,赖雅是居住在美国的德国人,离过婚,身体状况还非常差。但是,正处在人生壮年的张爱玲,却义无反顾地和赖雅结婚,在以后的11年里,张爱玲拼命写稿赚钱养家,照顾多次生病的赖雅,直到赖雅去世,此后张爱玲再也没有结婚,独身一人生活了28年后去世。
其实,赖雅和张爱玲的结识,也无非是两个落难的人在异国他乡邂逅,然后惺惺相惜、相知相恋的故事。张爱玲幼年缺少父爱,青年被生性风流的胡兰成欺骗,因此她渴望一个成熟男人的爱情,而赖雅恰恰承载了这份期待。
正如范柳原和白流苏二人,两人想要的,不过是对方可以给的。人们往往喜欢给婚姻披上宿命的外衣,其实,所谓宿命之爱,也不过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见恰好匹配自己的人,下定一起走下去的决心而已。
归根结底,有时候,人们并不是没有爱,只是爱得没有那么纯粹。
范柳原与白流苏,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兵临城下、国破家亡性命攸关的时候,不得不相依为命的时候,某一个瞬间,突然有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在生死存亡面前,之前两个人的深沉心机收敛去了,只剩下两颗相互依赖的心,最终决定牵手步入婚姻。
但是如果没有那倾城的炮火,也许范柳原和白流苏两个人还躲在自己的安全区域,各自不愿意直面自己的真心,不愿意先开口说爱,不愿意为爱低头和付出。也许,范柳原去了英国,一年之中遇上别的女子,转眼不再记得香港那个精于算计的中国女子流苏;也许,白流苏在香港遇到没有拖着五个孩子的有钱男人,快速傍上一张长期饭票,不再苦等范柳原……这样,就没有那个传奇的故事尾巴了。
作为现代的男人和女人,你对爱情的态度又如何呢?在爱情当中,你是否也会怕输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