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二)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纽维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策略
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采用这种策略来解决某些问题是需要大量的尝试,因而有时费时费力,而且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
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时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河内塔又称汉诺塔);
(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逆向搜索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例如我们中学时解决几何问题时会经常用到;
(3)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不同在于,手段—目的的分析,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策略得当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别,如恢复棋局、组块(随机实际);
(2)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如新手(表面结构特征)、专家(深层结构)。
3.无关信息的影响
在问题解决中,有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但人们容易受到这种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
4.知识表征的方式
不同的知识表征方式,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例如九点连线图问题。
5.定势
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例如陆钦斯的量水实验。
6.功能固着
是指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杜克的实验。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称为功能变通。功能变通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要具有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思维的灵活性的训练。
7.动机和情绪
人们对于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情绪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8.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六、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创造性 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一)想象
1.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2.想象的功能
(1)具有预见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但是通过想象就可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如王熙凤的形象;
(3)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种需要得不到实际的满足时,人们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3.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
(1)黏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如美人鱼、猪八戒;
(2)夸张:又称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的新形象;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文学艺术创造的重要形式;
(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象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想象联想不同于记忆联想,它的活动方向服从于创造时占优势的情绪、思想和意图。
4.想象的分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些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些事物的过程;
(2)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①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②创造想象: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③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二)符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它还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来测量创造性。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
1.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2.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吉尔福特通过“非常规用途测验”来测量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3.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吉尔福特采用《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性。除发散思维外,符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仅有发散思维,人们不可能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三)远距离联想能力
远距离联想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创造性的一种构成成分。远距离联想能力高的人能够根据某些标准把互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联想。梅德尼克等人采用远距离联想测验来测量创造性的高低。
(四)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等对创造性重要的影响。此外,责任感、勤奋热情、善于想象、兴趣广泛、独特性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
七、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
决策 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决策时时发生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决策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行为的效果。
(二)决策的分类
1.确定性决策
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方案作出选择的过程,此时每一个方案包含的各种信息都是相对确定的。
2.风险决策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作出选择的过程。在风险决策中,决策者不仅对各种备选方案成功的概率不清楚,而且对存在哪些备选方案也可能不清楚。相对于确定性的决策,风险决策更难,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更多是针对风险决策进行的研究。
(三)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
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决策者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
(2)能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
(3)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无所不知”;
(4)深知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并能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
(5)决策者能够追求最优的方案。古典决策理论的理性观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人的认知等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实现。
2.行为决策理论
西蒙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问题,提出了行为决策理论。
(1)含义:决策是对行为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的过程;
(2)前提: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由于决策者无法找到所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最优的决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3)原则: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所谓“满意性原则”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做出决策;
(4)方法:人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即采取启发法,而不是采用严格建立在数理逻辑推理上、考虑各种条件的算法策略进行决策;
(5)影响因素:决策要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决策的时效性问题,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决策的后果。
3.期望效用理论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提出,期望效用值公式为EU=∑Pi·U(Xi), U(Xi)是指结果i的效用,Pi是指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期望效用理论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而且该理论假设决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但是后来很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实际决策并非完全遵循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
4.前景理论
卡尼曼提出了决策的前景理论。其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前景理论还提出了损失厌恶的概念,即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卡尼曼认为,人在决策时采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
(1)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程度的影响;
(2)易得性启发法是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
(3)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作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这里最初的估计值相当于锚定,以后的调整是在锚定的基础上微调。
2020年Flag在此~~~
《砺智| 不忘初心,持续行动;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每日书摘
举报/反馈

咏卿先生

401获赞 423粉丝
人生在世,追求卓越,尽其所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