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在家庭生活中,和睦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没有之一。
但是,很多家庭的和睦却是装出来的,就像钱钟书老先生说的:“和睦,就是其中一方无条件的忍让。”想想还真是有道理。因为每个家庭中,因为收入不同或者说脾气不一,总有一方想占上风。故而,家庭中好像也存在阶级,强势的想持续强势,吃气的却未免想一直吃气。
但这样的和睦假象,很多人身在其中,却并不想改变,直到一方终于忍无可忍起来反抗,才显示出那颗埋藏许久的地雷。地雷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爆炸,还要看另一方的处理态度。
这种处理方法,古人早已给出答案,只要你肯稍微改变自己,一切将要消失的和睦,终将在你的家庭中永驻。
方法一:自待与待人有异,处己不嫌其高,于人则不可自高。
这句出自《毓兰轩训语》中的句子,直译过来就是:自己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是有区别的。对待自己,不嫌其标准高(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则不可以自以为是,高高凌驾于别人之上。
看完第一句,不觉一笑:我一直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时是有区别的,这还用说吗?再往下看,傻了:我又不傻,怎么会这样做?
这是同事徐畅听完后先大笑,然后立即说出的一句话。
按照徐畅的理解,一家人靠我自己挣钱养家,老婆只会在家里洗衣服看孩子,难道我还要在她面前极力表现出平等来?这不公平。我在单位处处受气,如果没有发泄口,我就会崩溃;我要是崩溃了,这个家就完了。
我开玩笑说:“兄弟,你想多了。现在你以为是你在挣钱养家,好像这个家庭,这个女人离了你就没法过了,其实不然。不信你试试,没有了你,你老婆可能会找一个更能挣钱的男人。因此,家庭的幸福是和睦,和睦的代价却不是你一直在家里盛气凌人。你觉得你挣钱养家,为什么不想,因为你挣钱这么少,老婆孩子跟着你受苦呢?”
话虽是玩笑话,但细想就是这个道理。即使你挣钱养家,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由。你妻子暂时没有上班,是因为在家看孩子。但我问你一句,孩子是给谁看的?还不是你们共同的孩子?因此,想要幸福,就不要高高凌驾于家人之上。
方法二:处人,处己,处事,都要有余,无余便无救性,这里甚难言。
这句出自《呻吟语》,意思是对人,对己,对事,都要留有余地,没有余地就无法补救,这其中的道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依然是以徐畅为代表的这类家庭来举例子吧。
我问徐畅:“你如此强势,你妻子就没表现过不满?”
他说:“当然有。有一次吵架了,还说不想过就不过了,她可以回娘家去住,不用我出钱,也能把孩子养大。”
“当时你怎么回答的?”
“简单,想走就走啊,你们娘俩走了,我倒轻松了,一人吃饱了,一家人不饿。”
我说:“你这样说话不留余地是错误的,如果她真走了,你怎么办?下班回家看不到孩子,打开门家里连点人气都没有,这样你会觉得更幸福?那我问你,你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家里没人吗?”
徐畅摇摇头,说:“当然打拼的意义就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不明白,我辛辛苦苦挣钱,为什么就不能在家里找点平衡?”
我问:“难道老婆受不了你的高高在上,带着孩子走了,就是平衡了?你自己也说了,她曾经说过这句话。现在之所以未走,是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她绝望了,真走了,你就平衡了?”
徐畅低头想了想说:“那样的结果应该是南辕北辙了。”
所以说,你觉得上班辛苦,但老婆在家看孩子也不轻松。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夫妻同心。
方法三: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
这句陆九渊先生的语录,其实是针对做人的大方面说的:不管什么事情,要看它是否符合道理,而不要看是谁做的。
不过我觉得,这句话对于家庭和睦也是至关重要的。
试想,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贡献大了,自然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对。
比如,我上班辛苦了,为什么不能下了班和哥们去喝二两?
我回来得晚,还不是为了第二天精神百倍去上班挣钱?
而你,在家里看看孩子,什么不做,却要半天半天地出去跟闺蜜逛街,真是难以容忍。你去逛街,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再不改我们的家庭就要出问题了。
初看这句话,逻辑上真的没问题,好像有点道理。但细想,这种思维方式是很危险的。用一句成语讲就是“宁可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做还想家庭和睦,兄弟,你又想多了。
其实,上面的例子仅是放在小家庭中,如果延伸开来,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孩子之间如果有这种思想,也不能长期和睦共存。
因为弟弟比你挣钱少,你就看不起他,你这样的大哥怎么能让兄弟尊重?
因为你挣钱多,就轻视父母,这样的结果是,你出多少钱,父母也不会认为你是孝子。
这样的家庭关系,难道是你希望的吗?
家庭成员之间怎么相处才和谐,现在你应该有所感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