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前段时间朋友来我家小住,走的时候对我家娃各种夸,其中还夸到“数学好”,令我颇感诧异。上学时候我偏理科特别严重,一直觉得我家孩子对数学不开窍,是因为遗传了我。我颇不相信地问了句“真的?”朋友说得特别真诚,还举了例子。当时我没注意,五岁的娃正在边上默默听着。
过了几天,我发现我娃突然对数学感兴趣了。不仅平时我让他看的数学习题他不排斥,而且有时候还主动要和我玩数数、加减法的数学游戏。我纳闷他怎么变化如此之大,谁料他骄傲地说了一句“看我数学就是好吧?”
孩子的话让我想起朋友的表扬,顿时觉得一激灵。是啊,我先入为主地觉得数学难,孩子数学底子不好,孩子也表现出对数学的厌倦,但当朋友十分真诚地表扬孩子后,孩子居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翻了相关教育书籍才知道,原来,这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简称“贴标签”。
聪明的家长,善于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会越来越有出息。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大意是,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或者认为比较有权威的人的影响和心理暗示。用在亲子教育当中,孩子会不自觉地接收到来自父母的心理暗示,这样的心理暗示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不管是总挂在嘴上,还是从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简而言之,家长给孩子贴了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大概率就会按照这个标签来走,最后变成家长嘴里所说的那个样子。
由此可见,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一些负面暗示,比如“我家孩子太内向”“他比较娇气”“特别胆小,还爱哭”让孩子觉得他就是不行。自我认知缺乏的孩子往往会当真,在遇到相似情境时,会不自觉地按照家长的评价作出相应反馈,久而久之,家长对孩子的口头评价就变成了孩子真正的习惯。
所以很多教育专家都建议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尤其不要跟孩子说“你这一辈子算是完了”“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孩子”之类的话。
当然,如果家长能给孩子以持续不断的积极暗示,孩子也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努力,表现也会越来越好。
如何恰当地给孩子“贴标签”?
给孩子贴正面标签,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持续不断地鼓励。尤其当家长带着欣赏与欣慰的语气跟孩子说“我发现你真的很细心,刚才有道题我都看错了,你却能避开陷阱”,孩子接收到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细心”,会在以后的行为中按照“细心”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变得越来越细心。
给孩子“贴标签”时,切忌功利心太强,不切实际。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一下子变好,于是对着孩子一通夸“我发现你很勇敢”“你真贴心”“你做事特别快”,却不知道,违背事实的肯定会让孩子反感,从而发现父母的企图。因此,给孩子贴正面标签时,一定要遵守事实,只针对孩子做过的事进行鼓励和赞扬。
给孩子“贴标签”时,要注意细节描述,必要时加上“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通过描述自己的行为强化好的品质。家长可运用类似句型“我看到你......,觉得你真的很......”这样的鼓励既显得真诚,又能点出孩子哪方面做得好,下一次他会不自觉地继续往这一方向靠拢。
最后,给孩子贴正面标签的底限,是父母一定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欣赏孩子。只有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能更多地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进行正面贴标签时才会走心,从而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