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前员工李洪元被拘251天的事件在互联网引发激烈舆情,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发文,就此事发表评论,全文如下。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被拘251天的事件最后带出如此轰轰烈烈的舆情,已经超出了事情本应有的逻辑。老胡作为穿越了这些年互联网一次又一次激烈舆情的新闻“老司机”,想对朋友们说一句: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机构面对这样的舆论冲击,其应对手段都是有局限的。让这场风波以最符合中国公众利益的方式来着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是我们大家从情绪中回到常识和事物的原本逻辑,想一想华为与中国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真实关系,再回过头来探寻一下事情原本的脉络,摆脱那些夸大的东西和试图误导我们大家的用意,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重新飘扬起来。
首先,李洪元被羁押251天,华为有多大责任?华为的一名基层主管是报案者,这一报案在法律上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客观说,华为的责任就这么大。接下来是法律程序,李洪元被令人遗憾地羁押了251天,国家赔偿表达了对这一羁押的法律态度。但这些都是司法程序问题,不是华为能够影响的。
有人怀疑华为干预了这个过程,但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证据,而且华为那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深圳龙岗区检察院最后做的又是不予起诉的决定呢?华为是一家讲法律和讲规则的公司,对一名前员工搞司法迫害,这不符合该公司的基本价值观,而且是充满风险的。老胡认为,我们在做这种怀疑时,不应使用对华为有罪推定的逻辑,并让它主导舆论。
华为的声明很短,老胡也批评了这一声明“缺少温度”。但据我最新了解,这当中有一些隐情,促使华为低调、简短地回应。也许过一段时间,事情的脉络会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在这之前,我们权且将这作为华为的一次“公关失误”。那么它因此该受到多大的批评呢?
很多人联想到,华为一定对自己的员工很无情。坊间关于华为“狼性文化”的传闻被用来作为对这一批评的佐证。但我想说,华为对员工的关怀不可能不高于中国公司的平均线。任何成功的公司,都首先必须善待员工,否则它决不可能有凝聚力。华为一路打拼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眼下又在全世界所有大公司中遭到世界第一强国最猛烈的打压,它如果对员工是冷酷的,队伍早就散了。
华为的声明给人以不尊重公众情感的印象。我前面说了,它或许是隐情所致,或许是公关失误,但一家大公司不重视公众情绪,也是决不可能的。华为正被美国往死里打,它的海外市场开拓面临严重挑战,国内市场更加成为它不能出闪失的根据地。它怎么能不重视公众的看法呢?有一种怀疑是,华为傲慢,就是不在乎。我想说,全世界不可能有一家真正敢于面对自己的市场耍大牌的公司,华为这种走南闯北,知道获得一个市场的认同是多么不容易的公司,它的“傲慢”完全不合逻辑,与最基本的商业经验相抵触。因此不能不说,这种“傲慢”来源于舆论场的想象。
就事论事地批评华为,我认为是正常的,有时因为信息不对称,出现对华为的误解和责怪,也不奇怪。但是形成针对华为海啸般的负面舆情,我就不认为是正常的了。
请注意,舆论在这件事中有几个共鸣和不满,包括工作不稳定的风险,与机构发生冲突时个人处于劣势并受到迫害,在司法上遭遇被不合理羁押的冤屈等等。华为只是一名基层主管报了案,舆论发酵起来后,就将这些危机感全都倾泻到华为公司的头上,这不应该是华为承受的负荷。
老胡不能不说,舆论场针对华为的激烈发酵,有一些是信息不对称所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带节奏”的结果。在华为最困难、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它因为卷入了一起受到国家赔偿的案件,案件审理结果看上去没有支持华为最初的举报,随后所形成的舆论海啸就扑向了华为,说实话,以老胡的经验,打死我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完全自然的过程。
到了这时,我觉得大家需要让理性出来帮着做一些整理了。华为是当下中国崛起遭遇挑战时期承重最大的公司之一。美国很明确想要让它死,国内也有少数人顺着美方的思路在诅咒它。在具体的争议层面,事情是一个逻辑,但当我们的判断涉及对华为的根本性肯定或否定时,一定有战略利益和动机会参与其中。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能力拒绝这种参与,让华为的事情始终在它的原点周围徘徊。
对华为的正常批评没有问题,老胡上一篇文章就批评了它,但今天形成的针对华为的舆论面貌,不能不说令亲者痛仇者快。我们不能这样干啊,警惕不被人朝那样方向带了节奏,这是我们中国人在这个复杂时代必须拥有的集体情商。
也希望华为坚强,正确地面对公众的各种声音。请做好你们的事情,并且相信,历史不会辜负诚恳和百折不回的团队。
来源:微博@胡锡进
举报/反馈

环球时报

1.7亿获赞 860.7万粉丝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