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11月26日,中科院在北京发布该院“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A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合成气制高碳醇钴-碳化钴基催化剂的创制及其在万吨级装置上的评价试验”,该成果同日在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据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丁云杰介绍,长期以来,国际主流的高碳醇生产方法——高碳烯烃氢甲酰化法的原料和工艺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普遍用棕榈油等油脂,加氢生产高碳醇。这使得高碳醇产量始终无法扩大,相关下游产业也严重受限。
2004年,丁云杰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催化剂——新型钴-碳化钴基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让由煤产生的合成气一步制出高碳醇。2018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启动 “合成气制混合醇联产柴油万吨/年级工业示范”项目,首次采用新型钴-碳化钴基催化剂,在大型浆态床反应器中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气一步制高碳醇的万吨级工业试验。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亚栋作为项目鉴定委员会专家当天表示,如果说合成气制高碳醇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话,中国原创新型钴-碳化钴基催化剂及其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气一步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就是找到一条具有工艺流程短、原料成本低等优势的“通往罗马”的捷径,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具有很强竞争力。
(教育科学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