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警犬能力水平超越普通繁育警犬 摄影/记者 黑建军
克隆警犬佩戴入警徽章 摄影/记者 黑建军
“来!来!”在训导员的引导下,不到4个月大的克隆警犬科诚,飞奔着越过一道道障碍,成功咬住一名“嫌疑人”。11月20日,在北京公安局警犬基地内,2019年8月出生的6只警用克隆犬分别佩戴上入警徽章和彩色项圈,穿上带有首都警犬标志的警犬服,正式成为首都警犬队伍的成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6只警用克隆犬的诞生,标志着北京市公安局在警犬克隆技术探索和应用上实现的首次突破,单胎产4只警用克隆犬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北京市公安局也由此成为全国公安机关拥有警用克隆犬最多的单位。
初衷
想把优秀警犬个体传承下去
从北京的南二环出发,沿着京开高速一路南行20公里后就到达了北京市公安局警犬基地。这里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是公安部二级警犬繁育基地,负责组织和管理全市警犬的技术工作,被誉为“首都警犬的摇篮”。
自1954年建成以来,这里出生了1978只警犬,它们被输送到全局各个部门,与它的训导员一道,并肩走上侦查破案、防爆安检、安全保卫的从警之路。
“每年我们繁育犬的数量很大,都有100多只。随着数量的增大,我们越来越多考虑的是如何提升犬的质量,以及有什么手段能让更多优秀的犬保留下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犬技术支队民警马金磊告诉北青报记者,如何将如此优秀的警犬个体传承下去,提升繁育效率,缩短训练周期,是近年来摆在北京市公安局警犬基地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019年初,他们有了培育克隆犬的想法。这位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临床兽医学博士,是北京市公安局专门引进的科技人才,也是“警犬精准繁育芯技术研究计划”的发起人。有了这个想法后,选择哪只犬作为供体,成为警犬基地民警的第一步。
今年五岁的公安部功勋犬斯基丁,是一只比利时马里努阿犬,搜索、搜爆能力突出,体格强壮、嗅觉出众、极富智慧、战功赫赫,是北京警犬基地自主繁育和培养的优秀警犬中的佼佼者。
今年四岁,从国外引进的成年犬阿瑞,与斯基丁同为马里努阿犬,扑咬和抗压能力也都超强,爆发力、攻击力突出,是扑咬犬中的最强悍将。两只犬同时入围。
成果
6只克隆警犬相继出生
2019年初,依托警企合作机制,北京市公安局警犬基地与北京希诺谷公司开展合作,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共同培育优秀警犬。首次的克隆样本,就是斯基丁和阿瑞。“鉴定母犬什么时候排成熟的卵细胞,母犬的保育,幼犬的培养都是我们的优势。而公司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操作更有优势。这次警企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马金磊表示,项目组成员从斯基丁和阿瑞的皮肤上分别截取了皮肤样本,两周后建立了成纤维细胞系,完成胚胎培养后,将新的克隆胚胎植入雌性代孕犬的输卵管。
接下来,就是一起等待新生命的诞生。2019年8月1日、4日,6只克隆警犬相继出生。其中,8月1日,代孕犬甲产下4只克隆警犬(斯基丁克隆样本),代孕犬乙产下1只克隆警犬(斯基丁克隆样本);8月4日,代孕犬丙产下1只克隆警犬(阿瑞克隆样本),6只克隆警犬出生时平均体重450克,平均体长18厘米。出生后,体重标准、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评分达标,力量、摄食、寻乳等行为反射表现优异。
经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进行鉴定,6只克隆犬的DNA与供体犬有99%以上的一致,证实二者存在同一性关系,这标志着世界上首次实现单胎产4头克隆警用工作犬,为今后警犬的批量克隆和行为学性状研究提供了分析依据。同时,北京市公安局也由此成为全国公安机关拥有警用克隆犬最多的单位。
特点
能力水平超普通繁育警犬
目前,6只克隆警犬已经将近四个月大,平均体重达到15.3千克,平均体长52厘米。除了相同的外貌,他们在学习记忆能力、探索欲望、胆量、攻击性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出生后,警犬基地就开始围绕触觉、听觉、嗅觉及空间感建立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全身抚摸、空间变换、温度感知、播放音乐、食物或物品诱导等适应性训练,有效填补了警用幼犬0至8周早期训练的空白,为提高幼犬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疾病抵抗力奠定了基础。第2周起,开始按照《公安部警犬繁育规则》中的考核标准,对它们进行体能、服从性、衔取性、胆量等方面开展相关训练。
“从我们记录的数据来看,这几只犬经过训练,每周都在进步。”带犬民警刘莎莎表示,对于几位带犬民警来说,克隆警犬都和自己的小宝宝一样,“它们特别可爱,我们很想一直把它们抱在怀里,但是不行,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警用性。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它们无论从体能还是灵活性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优秀。”
目前,6只克隆警犬的上述能力水平均已经提前达到6个月警犬的能力水平。下一步,警犬基地将对6只克隆警犬进行严格训练和密切监测,继续围绕警犬的批量克隆、优秀警犬细胞库建立等方面,与合作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利用现代基因技术,进一步实现优秀警犬的精准繁育和普及应用。(文/记者 叶婉)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