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姝含
11月1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举办的“财经·格致论坛:可持续数字金融研讨会”在京举行。近年来,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此次研讨会就数字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和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林光彬表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在可持续数字金融方面走在国际前沿,希望能在学术研究、合作交流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产出一批创新成果。
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体系探寻项目高级顾问余晓文表示,绿色金融不仅在顶层设计得到最高层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学界、NGO及很多企业,市场参与者都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同时,她指出,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了可持续数字金融联盟,可以在这个机制下开展更多的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包括与中国各利益相关方一起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及一些具体项目的落地。
可持续数字金融联盟董事Mar ianne Haahr以“金融科技与可持续发展”为题作主题演讲,她介绍了可持续数字金融联盟在可持续数字金融方面的工作,具体围绕政策倡导、经济沟通以及在各个国家建立网络作进一步推广这三个战略支柱。她表示,当前,数字金融迎来历史性的机会,金融数字化的速度比其他行业数字化速度更快。她认为,在数字化过程中有重新设计的过程,从设计金融的监管、政策到重新界定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而可持续数字金融联盟的作用是促进绿色金融以及新政策和监管。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龚俊松以“中国碳普惠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他以一个从业者的角度讲述了中国碳普惠在过去几年的做法,并围绕碳普惠的实践以及过去几年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发表讲话。他认为,碳普惠面临着政策壁垒、权属界定、核算体系、可持续商业模式四大类的问题。在政策壁垒方面,碳普惠作为一个自愿的减排行为,需与强制的政策结合,这是形成闭环商业模式最简便、最可信的一条思路。权属界定方面,需要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加强确权的准确性。核算体系方面,需借助金融科技的手段。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还在不断地讨论,他希望就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更多地激励居民个人和小微企业实现自主减排与来宾及相关机构共同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于亢亢从供应链的视角探讨了消费者的环保态度与决策。她表示,当消费者环保态度非常强,而不确定性非常低的时候,更容易受到所展示的可持续信息的影响,最终会影响消费的决策。因此,未来的研究也会有很多的空间,什么样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这些可持续信息的影响,可能会在这些属性上进一步挖掘。而挖掘则依赖于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因为大量的消费者交易数据及消费习惯的痕迹都留存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数字科技,可以收获更多的二手数据,更加精准地分析消费者对怎样的可持续信息更为敏感,然后进一步设计营销决策,包括和可持续供应链相关的战略决策,为未来的商业环境的变化做进一步的服务。
据悉,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数字金融联盟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合作的“可持续数字金融研究平台”在此次研讨会上启动。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波作为中方负责人,主要工作包括可持续数字金融研究及建立国内外交流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