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德类型理论实质是特质因素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叫职业兴趣理论,是美国学者霍兰德从帕森斯的理论中启迪出来的,该理论建立起了人格和环境之间相匹配的职业类型。
霍兰德 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偏好能有利于个人的技术与能力施展、个人的态度与价值体现及能承担问题的解决和角色扮演的职业,故而总选择自己人格特点与工作环境达到最佳组合匹配的职业。霍兰德通过研究发现,人格形成受个人的遗传因素和生活经历的影响,特定人格的个体将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这样个体才能最好地发挥自我的潜能与优势。同时职业可以改变个人,个人也可以塑造出特有的职业人际环境。他认为,“个人的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性”。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将人归纳为六种类型:实际型(R)、研究型 (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社会中的职业也有相应名称的六种类型,六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又相应有不同的适宜发展的职业。如现实型的人由于具有实际安定的特点,那就适合选择需要基本技能和有规则的具体任务,如需要进行手工工具或机器操作的技术性工作;艺术型的人往往有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所以比较适合文学和艺术创作方面的职业;而企业型的人不喜欢被他人管理,经理旺盛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就比较适合具备一些挑战和风险的职业,如企业管理、营销等。
霍兰德类型 霍兰德类型理论把个人特质和与该特质相匹配的职业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并不局限于具体特质与具体职业之间,而是一种人格类型与职业领域之间的匹配,因而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揭示了人的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是个体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测评的重要工具,通过霍兰德兴趣量表的分析,个体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自我的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教师也便于更好地进行生涯辅导与教育,提高对学生生涯指导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所以在职业生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对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发展,就可以选择相应的人格测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清晰科学全面地了解自己,建立自我与学业、职业及人生发展的联系。同时,还可以包含对这一理论基本知识如代码、人格类型特点等的分析与解释,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自我评价与认知。向阳生涯生涯规划师课程就详细讲解了霍兰德类型理论的实际操作和其他职业定位简快技法,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