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法师《中观探微》8
佛陀把宗教所谓五明和禅定都弄明白,哲学其实也是关于五明的内容,他第一个老师、第二个老师都是教他禅定的人。两个人都说:你不要走了,我的位置就留给你了,这么多弟子全归你了!佛陀说不行,我还没弄明白,我脑子里面这股忧虑仍然没有释放。然后他遇到国王,国王说:来吧,我们弟兄两个一起治理我们这个国家。
释迦牟尼佛说:不行,我这生死大事未了,没有心思。你要想,现在说和尚别当了,弄个省长当当吧。可能也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放弃做和尚的机会。这是实际的情况,何况最起码是个宰相,你和尚别当了,来做个宰相。这一般人能扛得住吗?佛陀说:这个确实不好意思,我只能将来对你有个承诺,我来度你就好。
这里面还关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因为当时的迦毗罗卫是他们的附属国,如果没有很好的去搞好政治关系的话,迦毗罗卫后来就被吃掉了,整个国族就灭亡了,释迦牟尼佛仍然没有心动,这太了不起了。我们这里所要说的是,佛教超越了宗教与哲学,因为释迦牟尼佛的觉悟是学习了哲学、历练了宗教,在此基础之上觉悟的。
那我们首先来看他是怎么样超越宗教的,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动物世界里面经常有这种情况,一群狼饿了很多天,他们要去捕猎,在一群牛里面抓一头牛,狼也很聪明,它们是群体性协作的动物,一个狼不行,很多狼,群狼如虎,所以它们的策略、埋伏、合作、速度、耐力、机遇很重要。
机遇就是你要碰到一个病牛的话,那就很容易了。捕猎的时候,在一群牛当中,它们一直在观察哪个牛不行,或者是小牛,没长好的小牛可以,或者说病牛,你不能找那个头牛,身强力壮的,那个肉虽然鲜嫩,但是不行,干不下去。所以,它怎么样能逮到一头牛,对它们来讲,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目标上面,最终不管它有没有逮到。
我们这里说的策略、合作、速度、耐力、机会,不是建立在它活着有没有意义上,而是建立在它要活下去上。对狼来说,它们最大的意义就是能把这牛逮到,能吃饱。人跟动物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有很大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生活当中的意义,能够使大家去追逐的目标,我们所赋予的这个意义,一般人的生活是没有目标的。
对有目标的人来讲,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去反省这个意义本身是否有可行性?上面这个狼,它要抓牛,目标是意义的浓缩,它所有的目标,就是要抓住这头牛。实际上对于觉悟这件事情上是没有意义的。对很多创业的人来讲,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公司愿景,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意义,但所有的意义的属性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不是让自己活得明白,这是所有的世间法。
而所有的宗教当中提倡使得人们去往那个永生国,使得人们相信神,它除了是让人们活得更好,还有另一层意义是想满足人们对生命延续永恒的诉求。而我们刚才说了,生命内在的驱动力是生存与延续、欲望与希望这两点。凡是建立在这两点基层之上以为代码、建立起来的生命,无论是多么的繁华,无论是多么的苦迫,它都是与活得明白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