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郭雪懂三农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通俗地说,共生是指两种以上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的现象,也就是生物领域两种及两种以上生物或其中一种生物离开其他生物而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如小丑鱼和海葵、兰花和兰花蜂等。共生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类似生物界共生的现象,如生产与消费。因此,在它发展了一个世纪以后,开始被拓展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等各个社会领域,为解决一些系统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视角和方法。在我国,袁纯清在其著作《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首次完整地应用共生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表述了共生理论,并将其引入我国小型经济的研究。此后,吴飞驰、萧灼基等对社会经济共生现象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稻鸭共生关系1.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不同的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的不同特征和性质不同。反映共生单元内在特征有质参量和象参量两大类指标。质参量是反映共生单元的内在性质的一组指标,它们共同决定了共生单元的内部特征。在一组质参量指标中各个重要程度不同,而且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动态性,并且质参量的变化决定了系统共生能量的状态和变化。在质参量指标体系中,往往在某一时点有一个指标发挥主导作用,这个质变成为主质参量。象参量反映的是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一组指标,这组指标从不同角度分别反映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而且象参量也具有动态性,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在共生关系中,质参量和象参量之间相互作用反映了不同共生单元的的相互关系。在共生单元分析中,反映共生单元特征主要有共生度、共生系数、亲近度、同质度、关联度、共生密度和共生维度等六个指标。
寄居蟹和海葵共生关系2.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也被称为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不仅能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而且也能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强度;同时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和能量互换关系。体内共生单元对共生新能量的分配对称性反映了共生行为的差异。根据共生行为的差异,可将共生关系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四种模式。根据共生关系运作组织情况不同可将共生关系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四种模式。
海龟和鱼群的共生关系3.共生环境
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要素的总和统称为共生环境,共生环境是共生关系及其单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共生环境由共生界面和共生能量组成。共生单元之间的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称为共生界面,它是共生单元之间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共生能量是共生单元在共生过程中给共生系统产生的新能量用来描述共生模式、共生单元、共生环境相互作用的稳定性和效果。新增的共生能量主要用于共生单元数量的增值和共生单元效率的改进两方面。
水牛和牛背鹭的共生关系4.共生原理
共生基本原理是指反映共生系统形成与发展中一些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共生系统赖以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质参量兼容原理。即共生单元之间只有具备某种内在联系才可能形成共生关系,共生单元之间的这种联系表现为共生单元的质参量之间可以相互表达,质参量兼容与否决定共生关系形成的可能性,质参量兼容方式决定共生模式。
菜园的(2)共生能量生成原理。即在共生过程中产生新能量,在共生体中体现为密度和维度的增加。具体可以体现为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成本的节约、交易费用的节约、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增强、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拓展等。(3)共生界面选择原理。共生界面选择包括对象选择和共生能量分配选择。共生界面的选择取决于共生单元间竞争程度和信息的完全程度和共生进化原理,在共生系统中共生界面的选择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生界面选择不仅决定共生单元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决定共生能量的生产和再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