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 王老吉凉茶仙草规范化种植基地 羊城晚报今年7月初推出“万里红道——广东红色印记调研行”,发挥羊城晚报传媒智库的智囊力量,广邀国内中共党史、乡村振兴、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旅游业界及高校专家代表组成调研团,深入广东各地市进行专题调研,挖掘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发现扶贫点、特有物产及主题线路,搭建“政-企-学”长效沟通平台,促进活动成果落地深化,着力产业开发,助力精准扶贫。
消费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方式,也是“万里红道——广东红色印记调研行”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采访了广东优秀扶贫典范企业,为“万里红道”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帮扶典型·梅州:
在红色热土觅得绿色发展新动能
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县的地级市,有着光荣革命传统。近年来,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继《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出台,老区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今年5月,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大埔召开,释放出“今明两年省财政新增291亿元用于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政策红利。切合梅州发展的机遇,广药集团响应广东省和广州市扶贫号召,结合自身在医药健康产业方面的优势,积极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创新“输血+造血”式帮扶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建立原料规范化种植基地
仙草又叫凉粉草,是凉茶的重要原料之一。据了解,梅州市平远县仙草种植已有20多年历史,曾于2009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仙草之乡”称号。
2018年,经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平远县仙草基地被确认为梅州唯一的原料规范化种植基地。
据王老吉有关负责人介绍,仙草种植项目启动后,王老吉扶贫工作组给予农户种植补贴,免费发放仙草种苗、地膜、肥料等生产材料,并修建水坝、购置农机。同时,扶贫工作组还邀请仙草种植专家前往考察仙草种植地,在种植、管理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鼓励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王老吉指导下,村民成立了仙草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保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以市场价收购,免除农户的后顾之忧。打好扶贫和扶志、扶智“组合拳”,扎实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产业赋能
打造凉茶原液提取基地
有了充足的原料,王老吉就地选址,建立梅州原液提取基地。
凉茶原液的提取是凉茶生产的中枢环节,内含尖端的本草植物精华提取技术。王老吉梅州原液基地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膜浓缩分离植物提取技术,全程自动化,让王老吉保有业内先进的凉茶原液提取技术和强大的自主管理创新,迅速完成凉茶“原料配选-原液提取-配制-罐装-封盖-出厂-销售”产业链闭环。基地动工投产后,可为当地提供400多个工作岗位。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王老吉原液提取基地不仅是王老吉产能布局的重要一环,还代表着王老吉作为企业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截至2018年年底,三条对口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帮扶前2015年的1.03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8万元,脱贫率预计在92%以上。王老吉将积极贯彻精准扶贫政策,发扬民族品牌企业社会责任。
帮扶典型·贵州:
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创新
贵州红色资源丰富,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彪炳史册、永放光芒。贵州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长于贵州山水中的刺梨,便是成功的“转型”案例。
刺梨是贵州特有的营养珍果,有“维C之王”的美称,维生素P和SOD含量均居果蔬之首,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药价值,市场发展潜力大,但刺梨产业的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贵州“土生土长”的水果,刺梨地域性强,其他省份的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够深入,不利于扩大市场。此外,刺梨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且果肉涩味较重,不仅仓储压力大,对生产加工的要求也较高,深加工产品的口感不适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据贵州政府统计,当地具备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有30多家,但达到品牌化运作的企业却极其稀缺。
2018年年底,广东省有关领导前往贵州考察,就毕节、黔南的扶贫工作进行交流时,指示广州市协调广药集团帮扶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广药集团立即响应,成立工作组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贵州刺梨时尚生态产业“136”发展方案》,帮助贵州破除刺梨产业发展的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广药集团成立专门的研发攻关团队,对刺梨产品进行口感调配和营养价值研究,仅98天,研发团队不仅攻克难关,更高效开发了刺柠吉饮料和润喉糖两款产品,并于2019年3月上市。截至目前,刺柠吉复合果汁已销售约50万箱,刺柠吉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1亿元,惠及贵州百万种植农户。
2019年3月18日,贵州省政府与广药集团在贵阳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造血式”消费扶贫模式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本次帮扶刺梨产业的新品全都以“王老吉”这一百年老字号品牌作为产品背书,通过王老吉的品牌带动力,推进刺柠吉系列产品走向市场。以“品牌赋能”实现精准扶贫,让企业和帮扶当地经济实现“双赢”,成为产业扶贫的新趋势。
帮扶典型·雅安:
以“可持续发展”思维做灾后重建
2013年雅安地震,损失巨大,灾后重建迫在眉睫。王老吉一周内宣布斥资3亿建厂,7月动工,一年后全面量产,创下了雅安灾后重建五个“第一”:第一个签约、第一个奠基、第一个封顶、第一个竣工试产,以及第一罐在雅安生产的王老吉凉茶。
从规模和产能上看,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已是当前国内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凉茶生产基地,一期工程规划产能15亿,2017年纳税3000多万元,解决了上千人就业问题,带动当地运输、包装材料、药材种植、生物燃料、服务业等行业的持续发展。在2018年四川省“五一”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上,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
“输血+造血”
创新精准产业扶贫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当前,对尚未脱贫的群众来说,扶贫开发工作仍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而扶贫实效的取得和成果巩固,也离不开他们自身参与。扶贫开发不是简单的“输血”,是以“输血”来“造血”,“造血”是重点,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帮扶与个体的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以往大水漫灌粗放式的“输血式”扶贫虽能解决一些贫困户眼前的困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因素。因此,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进程中,仅靠“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等“造血型”扶贫济困项目,形成长效机制,提高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脱贫“战斗力”。
王老吉“输血+造血”这一创新公益模式,为救灾和扶贫打开了新思路。前有“输血”帮扶,以产业为布局,带动贫困村的经济增长。后通过产业赋能,推动产业走得更远,为其他扶贫项目提供范例。
公益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心的体现,不同于单一的“输血”,让帮扶地自身“造血”,有了内生动力,扶贫效果才能持久有效。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加入到扶贫行列中,共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