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孕育兴起,这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对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中国制造”正加速迈向“中国智造”的新征程。
>>>>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一穷二白。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工业制造大国。
 
从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低端制造,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从产业链末端的“世界工厂”,向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转变,在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并且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尽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2015年,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我国开始加速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的背景是,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智能制造极具应用潜力。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经以联想为例说,制造业智能化将不仅局限于制造环节,还包括产品的开发、供应、生产制造、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比如,过去开发产品时,要找用户谈对产品的印象,再进行改进。现在,互联网上的数据成千上万,所有用户的反馈意见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进行分析,研发就更加智能。  
>>>>
创新赋能制造业未来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中国工程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能制造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据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10个城市1815家企业中,73%的企业有实施智能制造的强烈意愿;又据对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调查,2015-2017年的308个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2.4%;另据统计,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智能改造技术升级资金已占当地工业投资的70%以上。
 
我国制造业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其数字化转型既包括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包括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近几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水平持续提高,工业互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不过,距制造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沈恒超最近的研究显示,缺乏权威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问题有待解决、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有待提高、技术基础与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就业将产生严峻挑战等问题仍存在,阻碍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工业数据标准建设与应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与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统筹规划。
 
“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发展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工业的规模优势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还需要创新突破。未来,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应该是开放合作的,在国际竞争中强化自身的优势。”王晓明说。
“5G+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唤醒“沉睡”的工业大数据、推动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降低产销成本……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开辟了科技竞争、产业竞争的新赛道。未来,“5G+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将有力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已经驶入“快车道”
过去,服装出厂后需要经过多级经销商、零售店。随着需求越来越碎片化,订单趋向小批量、个性化,交货周期大幅缩短。柔性制造已成趋势。今年4月,我国服装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哈勃智慧云成立,将通过资源共享,把产业各环节的数据、信息等向更多主体开放,为工厂迅速匹配订单,让品牌和设计师找到精准供应链支持。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是一个缩影。2012年,工业互联网概念被首次提出;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9年,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全方位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向纵深推进,多方协同联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加快构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今年8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在标识解析体系方面,我国建成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五大国家顶级节点,15个行业二级节点初步建立,标识注册量超过5600万。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近60万台、工业APP达1500个。
 
工业互联网已经在航空、石化、钢铁、家电、服装、机械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网络协同制造、管理决策优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由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行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已超过1200家,技术、标准、研发、应用等方面的产业合作不断增强。
 
从概念走向落地实践,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普及,从基础互联走向深度优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能力正逐渐显现。麦肯锡预测,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800亿元,能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  
>>>>
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其布局速度也在加快。例如中央企业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为促进中央企业资源共享和产业链生态建设提供支撑。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正在成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核心和智能制造的新引擎。广东出台《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认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带动生产装备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我国工业门类齐全,面临的业务场景和企业痛点也各异,因而工业互联网应用体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燕近期的研究显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同时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因缺乏应用场景而变成仅供展示的“阳台”;二是“信息孤岛”阻碍了制造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创新应用;三是平台关键技术本土供给能力不足;四是平台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条件有待完善等。
 
李燕建议,应该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政策,促进融合应用,完善平台生态。同时,国家层面应该将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国际竞争战略,从规划指导、体制机制、资源整合、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发力,促进“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
 
当下,5G被认为是未来关键网络的基础设施。专家认为,面对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孕育兴起与数字化转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将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迎来中国智造的春天。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的创新引擎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如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大智慧”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最具潜力。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强大引擎。  
>>>>
研究和应用遍地开花
从智能音箱到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从儿童早教机器人到智能家居,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网联汽车……如今,人工智能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其背后是我国高度重视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之一。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同时,一系列利好泉涌:工信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伴随着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成绩显著。《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3年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位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跻身全球第一方阵。
 
作为最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这其中,科创板已被众多人工智能企业纳入视野。上交所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29日科创板已受理152家企业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其中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共26家,占受理总数的17%,拟融资额合计约200亿元。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模式,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国际数据公司与浪潮集团联合发布的《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总体规模将保持高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4.9%,超过170亿美元。在我国整个人工智能市场中,硬件市场规模最为突出,预计到2023年,人工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83亿美元。  
>>>>
创新驱动的转型引擎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今年8月,华为发布面向2025十大趋势称,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大幅度促进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试错型创新的成本得以降低;原创、求真的职业精神得以保障;人类的作品也因机器辅助得以丰富。预计2025年97%的大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我国人工智能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方面差距较大;缺乏系统性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张鑫在最近的研究中建议,我国应着眼未来、布局长远,合理设置人工智能促进政策的短期目标,从完善体制、补齐短板和改进规制等三方面着手夯实发展基础,才能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的“马拉松”中争得优势。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史晓强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6.5万获赞 18.7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