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老师的话基本上是金口玉言,是绝对的权威。而学生一般情况下,对老师讲的话,也是深信不疑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桃李满天下”是对教师的最大肯定和赞美。
那么西方社会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是思想的指引者
管中窥豹,在此从爱默生和梭罗的关系,了解一下美国老师与学生的真实关系。爱默生(1803-1882),梭罗(1817-1862),两人之间有14岁的年龄差,两人都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梭罗二十岁的时候,哈佛大学毕业前夕,读到了爱默生的《论自然》,由此梭罗成为爱默生最重要的弟子,也是莫逆之交。一个闪光的灵魂和另一个会面了,爱默生赞赏梭罗,非常喜欢他,还曾经给哈佛校长写信,要求给予梭罗应有的荣誉。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好奇,爱默生并非梭罗的学校老师,为什么历史上却认为梭罗是爱默生的弟子。是的,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只要一个人的思想受另一个人的指引,那么他们之间就存在师生关系。有些师生关系,可能一生未曾谋面,也可能仅仅见过一次或几次面。
在英语中,education的意思更注重指引和探索,而非汉语里通常理解的“教育”。
师生间的友谊
梭罗并非爱默生的亲人,却经常住在爱默生家中,甚至于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盖房子的树林,都是爱默生购买的。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爱默生和梭罗的笔记,我们能看到很多的思想交汇和相通之处。
由上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师生关系更像是友人,这种朋友关系是建立在对真理的追求之上的,正如哈佛校训“真理”(Veritas)。基于此,后世记载中也通常将这样的师生关系,解释为友谊。
对手关系
有关回忆录中记载,爱默生与梭罗的相处模式,经常是热烈的辩论。爱默生喜欢柏拉图,而梭罗倾向于亚里士多德。
西方的师生辩论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老师是引导者。我们现在看柏拉图的著作,师生之间的对话,基本上是辩论。通过这种问题探讨方式,最终的结果,也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结论。
结语
爱默生和梭罗的师生关系特点,在西方社会并非特例。比如知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之间,知名画家安格尔与德加之间,也同样存在上述的关系。
这样的师生关系,与我国一般理解的师生关系显然存在一些不同。对美国社会这样的师生关系,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