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七
传统经济时代,人们见面喜欢问:最近忙啥呢?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瞎忙。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则爱说自己:穷忙。这个词是源自美国,是指那些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人。以前人们认为勤劳致富,忙就有机会发财。如今新经济一日千里,为什么穷人越来越忙,但越忙却越穷?
许多人认为,不要和我谈论富人的想法,我不是每天都努力工作吗?我难道没有投资头脑吗?我只是没有翻身的本钱而已。但是我们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为什么还是没有攒下本钱?
2017年,贝佐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三人的财富加起来是美国人一半的财富。在过去五年里,最富裕美国的家庭收入比例从20.3%上升到23.8%。但是底层家庭的收入没有增加,而是下降了3%。
财富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最富的人和穷人的财富都在增长,但不同的是富人的财富呈几何数增长,穷人的财富是算数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1%的高收入者掌握着整个美国10%的财富,而经过35年的经济发展,前1%的富人已经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导致社会分化成两大阵营的两股力量是技术和资本,技术就像丛林法则中择优而栖的雌性,而资本则是雄性的丛林之王,技术和资本的结合造就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也不断孕育出超级富豪。
每一次技术和资本的结合都意味着巨富阶层财富增长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沃尔顿用了40年把沃尔玛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而贝佐斯把亚马逊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万有超市只用了10年;Facebook股票3年涨了6倍,12年的时间其市值早已超过3000亿美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企业福特汽车历经百年市值才500亿美元。互联网技术和资本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财富积累的效率,因此互联网公司也被称为“快公司”,新的技术造就了新的财富精英。
因为穷人的工作可替代性是很强的,收入一般计时计件,再努力工作,总会有时间限制和数量限制。最终不过是做小数加法,10+10=20。一旦停止,就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甚至生存都是个问题。
富人大多从事探索性、智力和技术的壁垒工作,这些壁垒有自己的壁垒圈,而且相当排他性。例如,创作、投资、发明等等。一旦规模形成,财富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10X10=100,100X100就是1万!由此,富人收入滚雪球般越滚越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而穷人在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中财富不断缩水,而被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时间的马太效应冷酷运转着。
初级的忙拼的是时间和体力,中级的忙拼的是方法和能力,高级繁忙的工作是远见和魄力。所以忙碌和忙碌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以为你很忙,你就会得到很多回报。别人的忙碌可能比你更有价值。
那么为什么富人就会一直富?而穷人会一直穷呢?首先,穷人买蔬菜都会精打细算。会为了一毛钱,和小商贩争执不休。但他们不明白食品价格上涨意味着银行存款在贬值。他们愿意为了几毛钱伤透脑筋,但他们不想花时间思考如何让现有存款升值得更好。富人可以通过一则国家经济政策新闻来解读宏观调控的下一步是收紧还是放松,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另一个小概率事件是穷人期望通过购买彩票一夜暴富,而富人通过购买保险转移不确定的风险。
最后,穷人讨厌投资风险,喜欢随波逐流,股票越跌越不买,担心买了继续跌。但是富人相信风险中有机会。如果它是一家高质量的企业,股价将下跌,这将是一笔大交易。在那之后,有了新的收入,富人会特别高兴进行更多的投资,穷人会特别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有钱花了。
当然,这是上面提到的两点。穷人的工作可以替代,生活压力很大。富人有知识、技术和资本去战斗。所以教育非常重要,富人对子女财商的教育与穷人的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只有有知识和远见的孩子才会永远展示出社会中与其他人的不同面,因此财富获得是迟早的事。
那么对我们长大成人的人来说,致富就没有希望了吗?当然,教育的另一面是学习。即使李嘉诚很忙,他也会每天读一小时的新闻和一小时的书。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你太忙没有时间。这是因为你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也看不到它们,所以你与财富失去了联系。财富首先是你要交换的东西,你连学习都不愿意,凭什么财富会落到你手里?
人最怕的就是在不断奔跑的路上,渐渐磨平了自己的棱角。真正的强者,他们不是不会哭,而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努力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的眼里也是有泪水的,不过人们只看到他身后的骄傲。
试着观察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经历的越多,就显得越发冷静,马云说他不喜欢钱,撒贝宁觉得北大还可以。他们都是有自己明确目标的。然而,如果你也想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请你先走好自己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路上你才会遇到和你志趣相投的人,你们有着一样的目标。
每个人都想拥有舒适的生活,可为什么还会有贫富之分呢?只是有很多穷人失败在了走向富有的路上。对此大家怎么看?
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