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个通往梦想道路上的职场人!
升职上位的潜规则
警惕“玻璃天花板”现象
“玻璃天花板”的意思是指,虽然对某个群体来说公司高层的职位并不是遥不可及,却无法真正接近。
在西方国家,整个劳动大军中近半数都是女性员工,然而在许多大公司中,女性职员大多从事底层的工作,在公司高层中,女性所占比例少之又少,男性是女性员工的10倍。自20多年前《华尔街日报》用“玻璃天花板”一词对职业女性的无形壁垒进行描述以来,这种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几乎没有任何改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争斗是永恒的主题。中资高管头上最厚的玻璃天花板就是对权力的贪念。怕能人,是贪权之恶的普遍表现,特别是怕不听话的能人,怕威望高、功劳大的能人。怕自己的光环被他们抢走,夺走了自己实现自我的舞台。
当年牛根生在伊利主管生产和销售,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的营业额都占伊利总营业额的80%以上。一时威望如日中天,甚至在一些行业会议上,许多人不邀请郑俊怀反而邀请牛根生,在伊利内部,牛根生待人慷慨厚重,也使其拥有大批追随者。这些,都让郑怀俊逐步心生忌恨,欲除之而后快。于是,逼不得已的牛根生只得选择了离开,伊利亲手造就了自己最大的敌人——蒙牛。
同样,陆强华在4年之内将创维的业绩翻了6倍,但是,对于黄宏生来说,与业绩相比,在创维这个王国中的操控权更为重要:一种傲视众生、意气纵横的感觉,一种按照自己意愿来玩转地球的酣畅淋漓。于是,要张扬自己生命力的黄宏生,必然会致力于消除陆强华巨大身影的笼罩。
在中国企业中,一个十分奇特的“赫鲁晓夫”现象出现了:就像一个政治体系内的修正主义者一样,企业未来最强大的对手,常常产生于企业内部。
职场玻璃天花板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贪欲,其中有对权力的贪婪,也有对金钱的贪婪,两者相辅相成。在纷争中,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女性高管的玻璃天花板是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在延续了几百年的封建思想中,“男女有别”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确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不能成为界定男女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在职场中,尤其是高层,男女合作创造的绩效会更大。在没有女性观众加油喝彩的球场,男性球员就不能正常发挥其球技,更不可能超常发挥。
据统计:在公司经理层中,女性为42.1%,男性为57.9%;但在总经理层,男性高达83.4%,女性仅为16.6%。这表明,职业生涯中很多女性在寻求进一步发展时,都会遭遇到瓶颈现象。
埃克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亚历克斯·哈斯拉姆和米西尔·安心教授提出了一个“玻璃悬崖”的理论:常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公司才会把女性提升到管理层,“激活”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在危机时刻女性比男性的表现更胜一筹,可一旦女性处在高管的位置,与男性高管人员相比,她们所需要的企业支持和帮助往往更多,她们为企业创造的业绩也往往比较差。突破“玻璃天花板”后的高层女性主管会发现,随后她们就会站在“玻璃悬崖”边哭泣。
女人对自己容貌的自信,男人的肯定是其主要原因;女人对自己工作的自信,同样要来源于男人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玻璃天花板大都是由人为的因素形成的,要冲破它也可以通过人为的力量。
一般而言,美国500家大企业只有3%的女性高层经理。然而越到高层,女性越少,就越显眼,适应也就会变得更难。创造佳绩固然重要;但实际上,你越追求完美,就越远离他人、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你不知道与人怎样合作你的缺点才不会暴露。你惧怕与人的亲密关系,认为关键的业务合作会受到干扰。
能够坐到高级位置的女性永远是凤毛麟角,得到这一切也需要超常的付出。在《改变世界的十三位女性》列举了诸如玛丽·凯·阿什、琳达·沃切纳等在各个领域获得超凡成就的女性,她们无不或把自己的女性身份忽略了,或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或把家庭的时间牺牲了,而成为一个狂热的工作爱好者。吉恩·N·兰德勒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女人想要取得像男人那样的成就,她必须具有男人般的性格,视事业目标高于一切,包括高于家庭。妇女一般要选择个人的职业和生活,根据选择确定成为哪方面共同的主人,然而无人能成为两个领域共同的主人,所以她选择的结果往往很危险。
【职场潜规则】
职场中,对一些人来说高层的职位并不是遥不可及,却无法真正接近。
我想跟你分享喜乐,陪你成长,也希望你能见证我的成长。
专注于职场研究,用故事述说职场人生(请关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