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汉传佛教八宗之一,又名佛心宗,随着佛法的兴盛,越来越多的信众开始参禅打坐,以求开悟明心。尤其当参禅的人,以宗门的机锋转语设问,我们不能应答,更觉得禅宗法门高妙。究竟何为开悟?《法华经》云:“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华严经》说:“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开悟,就是开智悟理。
常言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开悟的高僧大德,即使有心点拨一二有悟性的弟子,也不会夸夸其谈,因为一开口便是错。莲荷翻阅禅门高僧的开悟经历,发现祖师开悟前,常具有下面这三个特征。
第一,喜闻佛法。
学佛是闻思修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实证般若空性,离不开文字。所以开悟前要多闻,有了文字般若,才能参禅打坐,观照自性。没有文字般若,一开始就盘腿打坐,那就是忙修瞎练了,磨砖岂能成镜。
坊间常以慧能祖师悟道因缘为由,认为悟道不需要文字般若。可是慧能祖师说过,他的法门是接引上上根器之人,扪心自问,我们凡夫俗子,有慧能祖师那般根基的能有几人?
第二,心无所求。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因为修空性,除了必要的文字,多说无益,而空性的境界本来就没什么可以言说。求空性不对,不求空性更不对,语言是凡夫的概念,空性却超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境界,该如何言说呢?
“一指禅”的公案,恰能说明这一点。历史上有位俱胝禅师,别人向他求法,禅师唯竖一指,你悟道了,那是自己的机缘;悟不了,绝不多说第二句话。
某天俱胝禅师外出游化,有人来寻访,小沙弥接待了访客,对他说:“你有何想问的,问我便是。”来人便说想求佛法,小沙弥竖起一指,访客顿悟,跪地拜谢而去。
俱胝禅师回到寺院,问小沙弥道:“何为佛法?”小沙弥竖起指头的瞬间,禅师手起刀落,将那根指头削了下来。小沙弥抱着手痛哭,禅师又问:“何为佛法?”再看空空如也的手指,小沙弥当下也悟道了。
第三,无心可安。
我们先看一段公案,二祖慧可向达摩祖师请法。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
打坐或者追话头,到最后是一回事,般若空性与自己的心无二无别。因为“空性”也是名相而已,我们只是把没有东西称作为空。天空湛蓝,但蓝色并非来自于它,“心”也是如此,它本身并不实有,只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所以达摩祖师让慧可去找心,慧可祖师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心,无心可安的境界,就是悟了。
关于开悟的公案,类似的记述可谓数不胜数,有位灵云禅师,见山间桃花怒放而开悟;虚云老和尚因热水烫手,杯子摔落而觉虚空粉碎。开悟之前,祖师们无不是勇猛精进,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你学佛的过程中有这些特征,却迟迟未能悟道,或许只是欠缺一个“迎面花开”的机缘。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举报/反馈

莲荷居士

149万获赞 13万粉丝
非著名居士,鹦鹉禅大师,净土招生办主任。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