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浅浅妈妈育儿经】一个80后宝妈,家有女宝一枚,喜欢写作、读书,喜欢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喜欢我的宝妈可以关注我哦。
导语: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3岁了,上幼儿园了,但是这脾气可了不得,有时候能把父母或者奶奶给气哭了,其实孩子发脾气是他独立意识成长的标志,家长可以学会8招来应对。
我们家里或许就有个爱发脾气的“小魔头”,或者是在电视上,在公共场合,在别人家里见过这类孩子。有的时候真是把人气的抓狂,但是你又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最后训斥一通,孩子委屈巴巴的哭,你还气得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岁的孩子还小,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短期看是正常的,是他成长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如果长期不纠正的话,孩子就会乱发脾气,影响到他的身心发展和正常的交流。
有个朋友说她家的孩子,在外面好好的,但是在家里不行,简直跟两个人似的,在家里就脾气大得很,有一次把看护孩子的奶奶气得都哭了。原来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奶奶让他收拾了,但是孩子不听啊,还故意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老人被气坏了,顶撞老人,就给气哭了。
3岁的孩子别看人小,有时候真得是让人忍不住想打想骂,因为他闹的没有理由,还会为了不如意的事情大哭。
3岁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但是因为小,有时候不能够实现,所以会用哭来解决。不过孩子大了之后,这种行为会减少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通过一些手段来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的原因不外乎下面这5个:
1、表达心理需求
孩子接触到的事物会越来越多,他们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些事物,只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情绪来给出判断,当他们感到不舒服了,或者是达不到目的了,就会通过发脾气来释放,来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
2、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
孩子在3岁左右,自我意识在加强,有任何不顺心的事情,就会通过发脾气,打滚、扔玩具等来发泄,一般来说是正常的,因为是他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大多数孩子都会有这个阶段,就看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度过了。
3、孩子缺乏关爱,情感得不到满足
如果父母本身是比较暴躁的一类,容易发怒、爱吵架、打架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让孩子也会变得爱发脾气,遇到事情通过在父母身上学到的来解决。
4、模仿成人的情感表达
孩子从小和父母或者其他看护人生活在一起,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孩子,一般家长或者是其他人家人情绪也差。家长对待事物的方式被孩子看在眼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这样做。
5、家人的溺爱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
有的家人溺爱孩子,孩子需要什么一般都会尽量满足。却从不考虑满足的需求,是不是合理,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养成一旦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乱发脾气的习惯。一旦通过发脾气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变本加厉,恶性循环。
应对孩子乱发脾气的8个方法:
有的时候孩子乱发脾气,导致家长烦躁会大声训斥甚至动手。但是导致孩子哭的更厉害,解决不了问题,家长何不换种方式看看下面8个方法。
1、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发脾气可能是在向你传达他的需求,家长要认真倾听,向孩子传达你的赞同或者是同情,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果孩子发现你是在认真听他说话,可能情绪会平静下来。
2、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教育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理睬,等他们情绪稳定一下再说话。因为他闹着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他平静下来好好跟孩子谈一谈,让孩子知道不会因为他闹脾气就会妥协。
3、及时跟孩子做好沟通
家长和孩子沟通很有必要,平时要多了解孩子,陪他一起玩,一起看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他有什么事情跟你说。多了解孩子,才能预料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对症下药。
4、让孩子冷处理很重要
孩子发脾气赢老家长有时候不忍心就会满足。其实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会观察家长的反应。如果家长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管他,可能他闹一会儿觉得没有效果就停下了。
等到他平静下来之后,家长在找孩子谈一谈,我觉得冷处理这个方法是特别有效的。
5、对孩子有耐心,不强迫
研究发现,幼儿期就有反抗精神的儿童,成年以后会成为办事果断、意志坚强的人。所以,孩子在幼儿期出现反抗行为,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指责,应该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支持并帮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次,要对孩子有耐心,不要强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情,适当采用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过可不是纵容孩子的坏行为。
6、家长需冷静,不要火上浇油
很多时候家长忍不住会跟孩子一起吵,甚至还会打孩子,这种只会让孩子发脾气的行为,更严重解决不了问题。家长首先需要冷静,不要再助长嚣张气焰。
7、找个有威信的人来说服孩子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容易欺负老人,因为他们舍不得管孩子,但是总有一个人是可以给孩子树立了威信,家人可以让这个人来说服孩子。有的时候老师说一句话比家长说十句话都管用,就是这个道理。
8、同情并给予鼓励
孩子虽然发脾气,但是心里非常简单和单纯,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给表达出来。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同情并给予鼓励,让孩子知道你对他不好情绪的认同,反而更能让他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