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城运兴小区的杜琴英今年已经53岁了,一米五的个头,瘦小的身板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1984年,杜琴英跟父母一起从新疆克拉玛依来到东营,从此,一家人扎根油田,开枝散叶。婆婆生病后,她不辞劳苦,坚持定期往返武汉照顾婆婆起居,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却怀着一份最朴实的感情。黄三角早报见习记者 李君
从克拉玛依到东营 一家四代石油人
1984年,18岁的杜琴英怀着满腔热血从新疆克拉玛依坐上了前往山东的火车,杜琴英回忆说,那时候,从电视上看到风景秀美的山东,就心生向往,恰逢胜利油田招工,自己不顾爷爷的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父母担心她,也跟随她一起来到了胜利油田。她对当年的情境仍然记忆犹新,从淄博下火车,坐上前往东营的八号客车,内心激动又忐忑。 “到河口时,司机喊我们下车,我看着车窗外这片土地,四处都是‘磕头机’,住的地方都是‘地窑子’,我们一车人没有说话,也迟迟没有下车。”杜琴英说,那时候,她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她想离开满是沙漠和抽油机的克拉玛依,可是她没想到,这片她所向往的新土地会以此番景象呈现在她眼前。她最终选择了留下,并在河口当上了售货员,第二年她转调到胜利油田运输大修厂,先 后当过锅炉房化验工、海河物业发报员、环卫工人。虽然经历过艰苦的时期,但她不曾后悔将青春奉献给了油田。 杜琴英的爷爷曾供职于克拉玛依石油局,父母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来到东营胜利油田,她和丈夫在油田结缘,如今,儿子和儿媳都在采油厂工作。一家四代石油人,诠释了一个大家庭无声的传承。 2016年杜琴英退休后,她加入麦穗志愿服务队。在周四分发社区报的人群中,周五义务巡逻队里总能看到她的娇小的身影,听到她爽朗的笑声。作为义务巡逻队的队长,她组织安排25名志愿者,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义务巡逻,每天上午八点半开始巡逻,检查防盗门,帮助孤寡老人维修水管、电器、买菜、买米。杜琴英说,很多老人都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遗属,我们就把他们当自己的爹妈一样,他们也把我们当儿女,大家都觉得很亲切。
往返武汉悉心照顾婆婆 家庭幸福美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杜琴英家中还有一位87岁的婆婆,婆婆家住武汉,杜琴英和毛祖华夫妇二人平时只有休假才能回武汉看望婆婆。杜琴英经常称婆婆为“活宝”,婆婆曾经当过志愿军,是个老党员,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谈吐思路清晰,每天都还能坚持读书看报。 去年,婆婆意外摔断了腿,得知消息后,夫妇两人半夜驱车到济南机场快马加鞭得赶回武汉照顾婆婆。婆婆生病后,杜琴英和毛祖华夫妇二人每四个月就要回武汉一次,丈夫忙工作,她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同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婆婆。他们夫妇两人搭档,毛祖光负责做饭,杜琴英悉心照顾婆婆起居,每天给婆婆擦拭身子、洗头,把婆婆收拾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老太太常跟我撒娇,这儿痒了帮她挠挠,那儿疼了帮她揉揉,就是一个老小孩。现在我们家有两宝,一个是我婆婆,一个是我的小孙子。”杜琴英话语间满满的喜悦。 丈夫还未退休,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工作,去武汉照顾婆婆,回东营照顾孙子,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就这样来回奔波、忙忙碌碌、风雨无阻,她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是她从没抱怨,她觉得一家人身体健康、和和睦睦就是最大的幸福,空闲的时间他们还带着婆婆去葛洲坝、张家界旅游。
不在婆婆身边的时候,杜琴英夫妇仍然坚持每天跟婆婆打视频电话,聊聊家常,看看小孙子。“妈,您别着急,过了这段时间,工作不忙了我们就过去了,您只要在家负责养好身体,等着我们就行。”杜琴英笑着说,婆婆现在很依赖他们,无时无刻不盼着他们回家。 每次回武汉,杜琴英和毛祖华夫妇俩都要辗转几趟车,路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有时候她跟婆婆打趣说,让丈夫一个人回武汉,省下的路费能给家里添置不少东西,婆婆却说,她不想要什么好东西,她最想见的是她这个儿媳妇。 “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长辈言传身教,子女耳濡目染。杜琴英对婆婆日复一日的付出,也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孝老爱亲课;人心换人心,一代传一代,孩子们也养成了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质。他们婆媳之间相处和睦,兄弟之间团结互助,妯娌之间亲如姐妹,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满满。 婆婆80岁生日的时候,他们照了一张全家福,杜琴英去照相馆洗了出来,她说家里很少摆放照片,但婆婆这张必须得洗出来,因为隔得远不能经常见面,想她的时候,就得看看照片。杜琴英说,“如今,一个家四世同堂,已是难能可贵。我们俩苦点累点没关系,就是希望婆婆能健康长寿,心里比啥都高兴。”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47万获赞 216.5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