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最焦虑的问题。
从新生命到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操心,替孩子规划一切。
孩子几岁时认字算数?要学哪些特长?上什么课外班?怎样考上好大学?
然而,过度的思虑让我们陷入焦虑之中,这样反而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焦虑之下,教育孩子盲目跟风
人一旦产生焦虑情绪,就会扭曲自己的认知,放大负面效应。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长生怕孩子掉了队,常常轻易听信他人,盲目从众。
同事的孩子小宇,成绩一直不太好,他的妈妈认为这是学校的缘故。
于是,她费尽心思,把小宇转到了本地有名的外国语学校。
几年下来,小宇上着最好的私立学校,成绩却仍然一塌糊涂,还总是找父母要钱买名牌穿。
一所好的学校固然重要,但是,贴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才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儿童教育万万不可一概而论,父母多管一点还是少管一点,孩子上不上补习班、兴趣班等等问题,都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选择。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成功的育儿案例,是我们借鉴学习的素材,而不是我们盲目照搬的对象。
焦虑之下,教育孩子成为了一场盲目跟风的比拼,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实生活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才是成就孩子的最好方法。
焦虑的妈妈,容易迷失本心,盲目照搬他人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错过最适合的成长方式。
妈妈越焦虑,孩子越有压力
妈妈焦虑,孩子也难逃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父母的过高期望,为了孩子有出息,许多妈妈眼里只有成绩,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少年说》这个节目上,有不少孩子向父母倾述自己的心理压力。其中一位妈妈竟然给女儿提前三千多天,进行高考倒计时。
从孩子三年级开始,每年高考结束后,妈妈都要组织一场“高考分享局”,让女儿去交流学习。
女孩说,现在才上初一,妈妈这样做,自己的压力真的很大。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提倡:“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阶段性的,急功近利反而坏了事。把三百天倒计时拉长至三千天,只是给孩子徒增压力和烦恼。
此外,焦虑之下,孩子容易变成受气筒。孩子的压力,有一部分源于妈妈失控的情绪。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抱怨过,自己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不争气,每次看到成绩单,就忍不住骂他几句。知道打骂孩子不好,可有时就是控制不住。
急于求成的妈妈,对孩子犯错的容忍能力下降,难以抑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而在压迫之下,孩子的性格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变得越来越自卑,或者越来越叛逆。
焦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给孩子加设一道坎,增添一份负重。
焦虑的母爱,害了两代人
更可怕的是,“焦虑”扰乱了妈妈和孩子两代人的人生。为了孩子,妈妈牺牲了自己,结果却两头落不得好。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里面,刘若瑜代表了“中国式母亲”。
她原本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后来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到国外陪读了8年。
结果,长期分居的丈夫要离婚,孩子也不满她的管束,母子间冲突激烈。
刘若瑜对儿子说:“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让你沿着我设置的轨迹,不差分毫地走下去。”这样的母爱,谁也承受不起。
与此相反,花样游泳名将黄雪辰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妈妈。她之前因为孩子退役,如今再度复出,摘得了世锦赛银牌。
赛后谈及女儿,黄雪辰说:“我想用自己的表现,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她是她,女儿是女儿,不会因为爱孩子,就把属于自己的奖牌送给孩子,“所有的荣誉和成就,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教育孩子都强调言传身教,身为妈妈,我们是否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呢?小孩子成长得总是那么快,我们在原地止步不前,只会加深隔阂,被孩子嫌弃。
所以,妈妈需要同孩子一起成长,以平和的心态缓解焦虑,弥补不足。我们先成就自己,然后才能成就孩子。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只能陪跑前面一小段,剩下的路都要由孩子独立完成。
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焦虑,不如摆正心态,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要知道,优秀,来之不易。心平气和,我们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