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妈育儿经(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曾经我的一个朋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自己的妻子吵得不可开交,原因就在于两个人想要给孩子灌输的学习内容不一样。他主张按照专长的方向进行培养,对孩子的特长训练进行着重努力的开发,给孩子报了关于古筝的特长班,并且一报就是好几个。而这个朋友的妻子主张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式的教育,希望孩子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具备自己擅长的东西,于是想要给孩子请各种各样的家教老师来帮助孩子学习。
当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我的第一想法是“既然必须要学点什么东西,那还不如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若是孩子喜欢古筝的话,那么就让她专门学习古筝好了”。但是当我问孩子是不是还是比较喜欢上古筝课的时候,孩子回答我说:“那都是我爸我妈喜欢的,其实我对古筝一点兴趣也没有。”
听到这里我惊呆了,我原以为孩子的父亲是是按照孩子的喜好报的特长班,但是到头来原来爸妈的计划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孩子只是负责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学习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于大多数的家庭里,他们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的倒给孩子,从不考虑她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填鸭式教育,无疑是在榨干孩子的兴趣,变成一个毫无感情,失去思考判断力的学习机器。
一、什么是“填鸭式教育”
1、无需思考式的传授知识
所谓的填鸭式教育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我教你学,我讲你背,我示范你练习”,所有的模式都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在走。学习音乐就是死板的五线谱知识,从不和孩子阐述音乐的真谛,发展孩子对音符的深度认知;学绘画就是一笔一划的按照模板走,因为上课的时间有限,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跟着每一个孩子的画笔去发散思维。
如此下来,在孩子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长安排好的时间表去上完了所有的课程,实际下来每一个课程能学到精华部分的少之又少,只是在跟着老师的思维去学习一个课程的固定行走流程,这样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思考力,逐渐丧失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2、学习失去和生活的联系
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注重这个题目本身,而不是这个题目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当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询问家长时,得到的永远是“你们老师是怎么教你的?”而不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周围能够引发孩子思考的事物相联系帮助孩子走出题目的困局。
曾经被填鸭式教育培养长大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当初学习数学到底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可能我学习的那些难题这辈子也不会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们无意识下的灌输教育,让更多的学科变成了纯文字意义的教学,失去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孩子的知识和生活之间变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在知识世界里明白,到了生活中却依旧迷茫。
3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性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学习之初就让孩子去接触超越自己认知范围的深奥晦涩的知识,这种对知识的不理解会造成孩子没办法去思考,最终形成一种死记硬背的模式。
在无法理解的基础上孩子逐渐失去了去知识的质疑能力,只是一昧的顺从着老师的讲授去学习,讲什么学什么,没有任何的目的性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性的教育,看似是比平常的孩子学习的更多,但是也过早的扼杀了孩子还尚未成形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无形之中抹去了孩子对兴趣的探索,因为你已经为他安排了更加繁重的作业任务,所谓的兴趣探索只能在繁重的压力下被扼杀在摇篮里,可能永远不会再向你提起了。
二、“填鸭式教育”的危害
1、失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填鸭式教育的危害就在于孩子不再是一个和有思考能力的人,而是一个不会透反对票的学习机器。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即使是老师出现了错误,孩子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质疑是不是这里有问题?但是没办法勇敢的举起手来提出自己的质疑。
因为在长久的“被动灌输”的过程中很少让孩子主动去思考和发言,导致他认为只要是站在讲台上的人,就一定什么都是对的。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形之间加剧了孩子内心对知识的服从感,他的学习不是一个征服问题的过程,而是被问题奴役和支配的过程。
2、成为新一批的高分低能人群
填鸭式教育的危害在于孩子在逐渐习惯了老师的传授后,无法进行自主学习,也无法进行自主的整合和创新,所以知识只能是知识,知识能在卷子上变成很高的分数,但是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变成实践的能力和个人的发展。
就像很多人反映,在化学的卷子上填满了精密准确的各种流程,但是实际在实验室内,却连一个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都做不好,稍微碰见困难就手忙脚乱了,甚至吓得打翻诸多的实验仪器,这样的人怎么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好的化学家呢?学习那么多的知识,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3、让学习变成了枯燥的程序
很多家长埋怨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当下的学习光阴,认为在这样好的教育环境下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努力学习,还每天怨声载道,抱怨课业繁重,对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其实这就是和填鸭式的教育有关。
我们在评判孩子好坏的过程中更多依靠的是分数来判定,对于孩子的特长发展和个人独特的思维创造力都避之不谈,久而久之在孩子眼中只有无聊的分数最讨人喜欢,逐渐变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理,失去了对梦想和兴趣的规划,只知道完成家长眼中“好孩子的形象”而已。
对比当代很多大人在工作中,有些人只懂盲目服从、或者死板地依据流程,一根筋不懂变通,这不就是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典型思维模式么?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最缺乏的就是独立思考及决策能力,这恰恰就是奴性的最佳表现形式。所以说,填鸭式教育看似让孩子变乖了,实际上是让孩子变成知识的“奴隶”了,为了改变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三、正确的教育方式
1、主动倾听孩子的学习诉求
对于孩子天赋的培养,不能按照当代特长班的热度来选择,一昧的跟风热度,别人学什么我的孩子也要学什么,而是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孩子接触不同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找到孩子自身喜欢的,再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对此我们应该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所表现出的狂热追求,家长不要以“不务正业”的理由拒绝孩子的请求,这样才能真的让孩子按照喜好学习,对真正的兴趣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2、杜绝“灌输性”的知识教育
很多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总想着尝试很多错误性的行为,比如做一个毫无根据的辅助线,家长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做错了,但是不能马上斥责孩子说你这样做不对,这样的训斥会让孩子失去尝试解题的欲望。
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尝试很多错误的解题方式,让孩子自己明白这样为什么错了,让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3、接受孩子的质疑和反驳
面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质疑,家长不能总是教育孩子“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而是通过合理的对话和沟通询问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接受孩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不同的分歧和有争议的问题,孩子的观点可能出其不意甚至怪诞至极,但是家长不能表现出“你说的什么废话”这种厌恶和不愿倾听的样子,而是时刻让孩子保持交流和探索的状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走向,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很小就给我们建立了一套奴性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将影响我们一生。所以在一个孩子教育的培养上,激发他的主动创造性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摒弃不良的灌输式教育,让孩子在思考中前进。
互动话题:您是如何看待“填鸭式教育”的呢?您觉得“填鸭式教育”有有点吗?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给蕾妈留言,蕾妈将根据用户留言做出最专业的解答,用专业的知识为大家解决育儿过程中烦恼与纠结!
关注、转发、分享【蕾妈育儿经】文章,蕾妈擅长婴幼儿护理知识、儿童营养搭配、幼儿衣食住行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我是蕾妈育儿经,专业高级育婴师。专注于解决亲子成长中的问题。
举报/反馈

学哥升学笔记

12万获赞 2.2万粉丝
分享学习技巧,传播教育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