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肃贪,朱元璋的力度绝对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强的。他一生之中,杀掉的官员在十五万上下,确实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洗礼,这让他拥有了无比强大的内心和与天斗乐此不疲的性格。然而这也造成了他知识框架上缺失,做了很多贻祸后事的事情。
排在首位的,莫过于他疯狂印制的纸币。
无限度的发行纸币
朱元璋或许是早年受到过什么刺激,或许是看见纸币这东西挺好用的。反正他登基不久,就开始大量的印制纸币,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大明宝钞”的货币。
宝钞大概长34厘米、宽20厘米,中间印有面值;外侧画有一圈龙纹花栏,背面用篆体写着“大明通宝,通行天下”八个大字。
从洪武八年开始,朱元璋几乎每年都要发行五百万锭的宝钞。而根据他最初的规定,一贯的宝钞等于白银一两,大米一石。
大明宝钞
正常来说,纸币的印制标志着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朱元璋所发行的纸币,却成为了对老百姓的豪取抢夺,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剥削。
这是因为,朱元璋在印制“大明宝钞”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储备金。
纸币的意义在于,他能够代替黄金或者等价的商品在市面上流行。国家需要储备足够的黄金,便于随时能够兑换印制出来的纸币。
明朝的纸币没有任何储备金,这就意味着纸币变成了国家开出来的空头支票,全靠国家信用来维持纸币的价值。
随着人们逐渐发现,纸币并不能兑换出相应的黄金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在逐步降低,最终达到严重的贬值。
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十贯面值的宝钞可以买四石大米;而到了永乐五年,一石大米的价格就要三十贯面值的宝钞来兑换;到了明宣宗时期,一石大米的价格更是升到了五十贯面值的宝钞。
等到了正统九年,也就是朱祁镇在位期间,一百贯宝钞才能买得到一石大米。
到这个时候宝钞已经不能使用了,最终被彻底废除。
到这里,我想各位读者应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你还不明白,那解毒君就来给你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老王是一个农民,出生在洪武中期。他的父母相信政府,所以给他留下的财产全是“大明宝钞”,有面值一百贯。
此时,他能够用这一百贯的宝钞兑换四十石大米。
时间飞转,皇帝已经变成了朱棣。老王辛辛苦苦的工作,积攒下来了一千一百贯面值的“大明宝钞”,加上父母留下的一百贯,他有一千两百贯。
根据当时的米价,他还是只能够兑换四十石大米。
时间继续飞转,他非常努力的工作,熬死了明成祖和明仁宗,到了明宣宗时期,他已经积攒下来两千贯宝钞,但是只要一兑换,还是四十石大米。
终于,到了正统年间,他快要病死了。临死的时候,他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孩子,一共四千贯面值的“大明宝钞”。
孩子一去兑换,仍然只兑换了四十石的大米。
和着老王忙活了一辈子,一分钱都剩不下来。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他的价值都被朱家榨取走了,通过经济的手段。
而他的悲剧,正是国家有意或者无意间让“大明宝钞”不断的贬值所造成的。
贪官贪钱,可能是收受贿赂,又或是得到土地,这是一瞬间完成的事情。
然而大明王朝的通过无限度的发行“大明宝钞”,在通货膨胀中从百姓手中夺取的财富,却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
任何王朝从兴起到鼎盛的过程中,因为生产力的提升,粮食的价格总是不断贬值的;但是如果你错误的根据这一历史规律投资了“大明宝钞”,那么你就会赔的血本无归。
如此看来,无论朱元璋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当他下令印制钞票的时候,便是将手伸向了可怜的老百姓。
举报/反馈

历史解毒君

307获赞 94粉丝
读百家史书,写一家之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