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重新理解了安全感,也知道了安全感的来源,那么,如果安全感不足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我们早已对缺乏安全感的症状很熟悉了,比如,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甚至不敢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段感情中去等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看似与安全感无关的事儿,其实也是缺乏安全感的结果。
为什么你总跟亲近的人发脾气?为什么你的恋爱总是失败?为什么你总是喜欢给自己定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这些痛苦纠结,也许都是缺失的安全感在作祟。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寻求各种方式安抚内心的不安。虽然方式各种各样,可是都离不开替代满足与延迟补偿这两个基本原理。
所谓替代满足,就是指用性质相似、心理唤醒水平相等的活动来代替原本想要的东西。比如一个孩子想要一个苹果,那么你给他一个梨来代替,让他获得跟苹果一样的饱腹感,这就是替代满足。而延迟补偿,可以看作是时间间隔比较久的替代满足,即现在不能满足的某种需要,在日后用其他方式进行补偿。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无法得到足够的爱、关注与认可,他就会在成年后不断追求这些。可以说成年后的延迟补偿,都是替代满足。
这两个原理在我们寻找人生另一半的时候最容易发生作用。为什么有的女孩儿特别喜欢找大叔型男友呢?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童年时没有从父亲那里获得足够的爱与照顾,长大后,她们希望找一个类似父亲那样的人来疼爱自己,补偿缺失的父爱。
遗憾的是,我们虽然有了弥补自己的能力,却往往会忘了,自己丢失的究竟是什么。这种求而不得的无力感,会促使我们一方面不断从他人身上索要安全感,另一方面企图绝对掌控自己的生活,从中获取安全感。
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尤其是我们的伴侣和孩子。我们控制他们衣食住行各种小事,也会强制干涉他们的人生决定。而且,我们对亲密之人的控制,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就是情感勒索。我们会利用亲密他人的弱点和他们对我们的感情,威胁他们听从自己的意愿。如果他们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我们就会跟他们大吵大闹,逼问他们是不是不爱自己、不在乎自己了。
现代很多家庭中,最容易扮演勒索者的角色,是母亲这一角色。他们容易以爱、道德的名义不断从丈夫、孩子身上索取,企图通过控制他们获得安全感。还有很多家长会对孩子使用暴力,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要管教他,实则是将无法控制的不安感与操控欲转化成了对孩子的攻击。
你属于安全型or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成人依恋类型可以简单的分类两大类:安全型和不安全型。
这两种具体有什么特征呢?
一、安全型(Secure):积极的自我评价和他人。
对安全型人来说,在情感上与别人亲近是相对容易的,Ta们倾向对自己和别人的依恋和关系有着积极的看法,也容易更满意,在亲密关系中的依赖和独立都感到十分舒适。
二、不安全型(Insecure):
沉溺型(Anxious-preoccupied):消极的评价自己,积极评价他人。
在情感上想完全与别人亲近,但总是发现自己的期待对方做不到。
沉溺型人对于亲密关系有着高度依赖,Ta们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处于亲密关系中,得到对方的认同和回应才可以获取满足感,否则常常容易焦虑。
拒绝型(Dismissive-avoidant):正面评价自己,负面评价他人。
拒绝型人倾向没有亲密的情感关系,才会感觉舒服,有一种「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让别人依赖我」的感受。
Ta们渴望高度的独立,甚至否认需要亲密的关系,通常选择拒绝和回避来隐藏压抑自己。
害怕型(Fearful-avoidant):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比较混淆,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虽然想要与别人亲近,但却会时常感受到不舒服;希望有一段亲密关系,但却很难完全信任和一类对方。
害怕型人通常认为自己不值得依恋的回应,也不相信依恋本身,常常否定和压抑自己的情感。
看完上面的描述,你知道自己具体属于哪一分类吗?
果两个人是「安全型」,那么,恭喜你!这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因为双方既愿意付出,也能够索取。
双方都会为彼此做出调整,一起帮助对方在这段关系中拥有安全感。
但可惜的是,恋爱中绝大多处的关系是「你追-我逃」的模式。
这是一种什么模式呢?它是指人在关系中想要保持联结,想要被照料,但是却因为自己需要投入关系而非常不舒服,想要离开。
举个例子来说,沉溺型的人想要一种完全独特的,坦率地说不现实的依恋关系,因为Ta们想要那个人完全属于自己,想要一种完全排他性的关系。但是拒绝型人往往需要特别的独立与自由,不能忍受整天呆在家里。
所以,了解自己和恋人的依恋类型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依恋类型「」你,而不是「」你。
拒绝型人需要更多的对恋人负责,沉溺型人需要更多的为自己负责,害怕型人需要建立起与他人的健康关系等等。
举报/反馈

暖心理精选

1440万获赞 46.2万粉丝
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暖相待
暖心理APP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