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里的一门考试科目,专业性非常强,名次解释较多,南充瑞翔教育胡老师特将教材中的名词解释归纳起来,便于大家复习。
自考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诣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特定年龄的幼年儿童为对象的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
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
价值: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属性。由此看来,就价值的本质而言,它表示的是事物在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
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学前教育价值:就是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痛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呈现的实际产生的作用,是一种实际效应。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学前教育效益:它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指个人效益:是指接受学前教育的个人—即幼儿获得的收益。
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没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
内部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系统尽量减少浪费,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外部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等后续价段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社区:它是指一定地域内由共同文化、共同社会心理、共同生活环境和相互关系的居民所形成的人口群体。
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等。
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这可以叫做“显概念”。
隐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这可以叫做“隐概念”。
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具体地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但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
幼儿园教育环境: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
目标模式:是根据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
过程模式:不预先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
幼儿园的生成课程: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
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
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直接指导:这是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
言语的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来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方法,包括讲解、讲述、谈话等方法。
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
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事件,描绘所讲的对象。
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
直观的方法:是教师通过让幼儿使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引导他们认识事物。
演示:是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把传授的知识。
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如模范行为、英雄事迹等),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间接指导:这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
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集体教学:习惯上,大家把全班活动称为集体活动。其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做集体教学法。
小组教学:所谓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
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由活动。
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第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学习风格、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多选择性,为第个受教育者提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教育。
全纳式教育:主要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质量:质量不仅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结果,还包括使质量形成和实现的活动及过程本身;质量作为实体的内在规定性具体表现为实体的一组特性,是实体的客观属性,是价值中立的,人们可以用客观的方法来了解和认识它;质量一词包含了判定优劣的价值判断,又是实体的价值属性;质量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要,还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使顾客、供方和社会都受益。
评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满足一定主体需要和利益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它作为质量的下位概念,可以依据质量的定义来界定,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性。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
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
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杳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查阅资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业务、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
举报/反馈

南充自考胡老师

255获赞 126粉丝
专注南充自考、网教、成教、国开等学历资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