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一款设备,不用说话,就能知道你有没有在开小差、心情好不好,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北京某科技公司研发出了可以读取人情绪、注意力的智能穿戴设备,并即将在中小学推广使用。
冯清晨 制图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评估人比评估机器复杂得多,智能设备可以长时间穿戴,提供了一个长时间、大数据的统计维度,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帮助孩子成长。学校老师称,使用这些“读心”设备需要征得家长学生的同意,如果准确度能保证,是推荐使用的。而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学专家表示,一定要有充分的实验数据来保障准确度和可靠性,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隐私。
读心术
脑电波头戴测注意力,智能手表测情绪
张小萌(化名)坐在屏幕前,额头上绑着头戴,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视屏幕上一只睡着的卡通小猫。张先生站在旁边为女儿加油:“集中注意力,小猫马上就站起来啦。”张小萌握着小拳头,大概过了三分钟,小猫伸着懒腰站了起来。在北京心智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心理资源教室里,张先生正带着女儿体验脑电波头戴。这家公司是借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信息等科研及专家资源成立的,提供在线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服务,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信息交叉与智能计算机研究院外部科研合作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道,张小萌在使用的,是一套注意力训练系统。脑电波头戴连接屏幕,把脑电波信号传输到设备进行解析,只有注意力集中度达到一定值时,趴在地上的小猫才能站起来。
除了脑电波头戴外,他们还有一款“神器”——健康教育智能手表。这款手表看起来和我们平时使用的智能手表没啥不同,但是却能够感知佩戴者的情绪。张小萌坐在桌前,戴上手表,桌上一盏小小的台灯亮起了橙色的光。这时候,教室里响起了轻柔的音乐,工作人员和张小萌聊起了天。过了几分钟,台灯的橙光慢慢变成了蓝色。工作人员解释道,手环能通过内置芯片,检测到佩戴者的心率变化,进而判断出其情绪的好坏。“当佩戴者感到焦虑时,灯光会显示橙色;感到放松时,灯光会转为蓝色。”
大数据+抽样点
获知孩子的焦虑抑郁
该项目负责人沈晓松介绍:“头戴搜集的是脑波信号,可以测试出佩戴者的专注力水平。智能手表检测的是HRV指数(心率变异率),从而反映一个人是不是平静。手表通过光信号穿透到血液,感知血液流动的情况,来推断心脏跳动的节律,反映人是否焦虑。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或紧张的状态,就应该采取干预措施了。”
据负责人透露,目前,脑电波头戴和智能手表测试过300至400个样本,准确度在84%左右。
“评估人比评估机器复杂得多,因为人可能现在高兴,一会儿就不高兴了。现在平静,可能过会儿出什么事,就不平静了。智能手表测心率变化,头戴测脑波信号,都是从生理层面来评判一个人。而且因为能够一直戴在身上,这就提供了一个长时间的、大数据的统计维度,能检测出几个月、一年的心理数据。比如这个月总共焦虑了20小时,跟上个月焦虑的时长比,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是什么原因影响到了这个孩子?” 沈晓松表示。
为了能从更多维度去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手表和头戴之外,该公司搭建的心理评估云平台上,还使用了大量的心理学量表。
在该公司的心理评估云平台上,北京晚报记者看到,对某学校初一学生的测试,以班级为单位生成了团体报告结果,其中也有对典型个体情况的分析。在心理健康量表中,又细分为焦虑、抑郁、失眠严重指数等量表。对于全班学生整体的焦虑水平,又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平台根据焦虑程度给出不同的疏导方案。
围观
“读心”会不会泄露孩子隐私?
据负责人介绍,心理学量表已经在北京市二十七中、三帆中学、101中学等学校,以及全国多个中小学实际使用,而脑电波头戴和智能手表目前还在实验室阶段,将在今年底进入全国的11所学校。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某重点中学目前就在使用该公司的心理评估云平台,学校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赵老师告诉北京晚报记者,测试对高中和初中的学生都做过,主要测试了他们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还有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等方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之外,还测试他们职业发展和未来选科选考等方面,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测出的结果也比较匹配。
对于即将投入使用的脑电波头戴和智能情绪手表,赵老师表示,它们的推广使用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过度的紧张焦虑会减弱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也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而适度的紧张焦虑,反而会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
每年初、高三,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面对压力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一到大考分数就低。所以一进入初、高中阶段,我们都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定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咨询。脑电波头戴和智能手表测试的是生理指标,相比量表来说,可能受学生主观评价的影响更小。如果它的准确度能保证的话,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是推荐使用的。不过,有部分家长有所顾虑,担心孩子的隐私被了解、泄露。”
准确度和可靠性有多大?
“HRV技术用了大概十几年了,以及用头戴设备来测人脑前额叶的活动,都可能去预测一些孩子的智力发展、情绪发展。关键在于,准确度和可靠性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持。如果准确度不够,给出一些误导,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临床和实验数据上,应该下足功夫。”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马宁告诉记者,社会认知及其神经机制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马宁教授还表示,中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概念和自尊在逐渐形成和稳定,也会有一些叛逆的情况。所以在数据的呈现方式上应该多加考虑,注意孩子的感受和保护孩子的隐私。“孩子可能会觉得,这些设备每天在监测我的行踪,自己的隐私被家长老师知道了。”
对于某些家长担心泄露自家孩子隐私的问题,马宁教授表示:“其实公司用的,一般来说,还是大数据,不是某一个人的心理数据,是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放在一起来计算。这些大数据也可以提供给相关的教育部门,或者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管理部门。他们能了解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本身并没有好坏,使用得当就会是改善生活、改善民生的手段。”
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王旭明认为,“对于这些比较前沿的尝试,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大面积使用一定要谨慎。现在有一些新的教育尝试,出发点以及理论上是为学生好,但急于进入应用领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但也不能因为惧怕负面影响,而停止进入应用领域。王旭明认为,可以先在小范围内做一些实验,先让一些小的班级使用,限制它的使用时间,看看家长和学生的反应,再慢慢推进。
来源:北京晚报 谢宇航
编辑:TF010
举报/反馈

北晚在线

4543万获赞 297.5万粉丝
专注报道您想看的新闻
北京晚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