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某中学因在教室装“天眼”(装在教室里的摄像头,可随时捕捉学生表情)引发网络热议。其实这是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校教学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通过课堂前端设置的摄像头来捕捉学生的微表情:反感、难过、惊讶、愤怒等,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相当于对学生进行课程“考勤”。
新闻视频截图 该中学副校长也向媒体表示,这是一个智慧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表情进行采集分析。总共有六中课堂行为: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趴桌子。这些行为会被系统采集下来后,会被系统进行班级课堂专注度偏离分析,上课很专注或走神的同学会对整个课堂专注度数据形成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该校高一年级某同学认为,这个系统可以监督大家,上课打瞌睡的时候,一抬头看到这个系统就会警觉起来,所以能对所有同学进行督促。
一般情况下,公共场所都会安装摄像头,在防范危险行为上有很大作用。不过,在教室安装摄像头全天候“监督”学生,还是非常少有。某教育专家认为,这一切看上去是教育创新,实则是对技术的滥用,既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有负面影响,是一种反教育行为。他呼吁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叫停这种做法,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网络配图 专家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教育领域,技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育人。在教室里装“天眼”,对学生的表情、行动进行监控,不仅让学生毫无隐私可言,也会逼迫学生进行表演。从新闻采访视频上看,课堂不专注的学生名单会被张贴公布,学校这么做的用意可能是为了督促这些学生做出改进、对其他学生进行“威慑”。只是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同学们会掌握如何应对机器的“妙招”,他们会装出快乐、认真的样子,长期进行这样的表演行为,会造成学生“表里不一”,这是育人的失败。
网络配图 “智慧课堂”应该是运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教学、学习、管理、文化的智能互通,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动态评价系统、作业系统、教学应用系统、课堂互动系统、学习应用系统等都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技术基础。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机器都只是一个辅助角色,它们采集数据形成分析结果,然后提供给教师或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根据这些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当做出教学调整。但用机器采集学生的表情数据,对学生进行360度无死角“监督”,确实过了点。这种做法只会把“智慧课堂”玩坏,让很多人对“智慧课堂”反感,甚至抵触。
网络配图 话说回来,用所谓的“智能”机器来管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真的好吗?这些“智能”机器真的能准确判断出学生们的情绪吗?在摄像头实时“监控”下的课堂还能那么自然、洒脱吗?学生们的表情还能真实吗?
若只是为了培养一些“听话”的孩子,或是逼着一些内心“不听话”的孩子装出一副“听话”的样子。这个“天眼”装得还是很有作用。
其实我们有很多学校的教室都装有监控,不过,基本上只是在中高考这种大型考试时才会开启,目的为了防止作弊,平时上课不会用。试想一下,老师和学生天天在“监控”下上课,那得多不自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