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60多年前,20多岁的袁隆平还陷在李森科伪科学里没能出来。
根据该学说,只要将两种作物嫁接在一起,不仅能得到新物种,还可将获得的新优势遗传给后代。
他便乐此不疲地将月光花嫁接到红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番茄嫁接在马铃薯上...
嫁接的目的是希望能这样上面长番茄,下面长马铃薯
当他满怀欣喜地等待它们结出更优良的作物,却总是得来了一些不能继续遗传的奇花异果。
如此整整搞了三年,他始终一无所获,才醒悟自己是被这错误学说给坑了。
这20世纪50年代苏联风靡一时的李森科学说着实害惨了不少中国学者。
他们中大多数人被它白白耽误了大好时光,以至于在科研上没能做出有进步意义的工作。
年轻时的袁隆平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有一位中国科学家还被迫改变了命运。
情况不同的是,他是为数不多能一开始就对该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明白人。
但他却一再地遭到学术上的迫害,最后落得报国无门,不得不离开中国的境地。
他就是那位曾经冒着战火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遗传学之父”——李景均。
李景均
李景均,1912年10月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里。
没有什么坎坷的少年故事,他的求学之路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平淡。
他24岁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便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育种和遗传。
之后,他又继续读了四年的博士,并在那时确定将群体遗传学作为研究方向。
留美期间,他与一位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华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自打祖国遭受日本人侵袭的消息传来之后,李景均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
一等到学业完成后,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快活日子,带着妻子坐船回国。
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
要知道,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
许多国人巴不得逃到外国去躲避战乱,李景均却怀着满腔热血回来了。
然而,他的归国之路可谓是九死一生。
就在他们坐船抵达香港的第二天,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紧接着香港的沦陷使李景均夫妇被困在九龙好几个星期,差点被活活饿死。
绝望之际,旧时好友的慷慨相助才让他们得以捡回性命。
庆幸的是,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徒步绕过日军封锁,使尽浑身解数后终于抵达了广东。
之后,他们乘船、坐车、步行三管齐下才辗转到了广西桂林。
等到李景均结束了颠簸的生活时,他激动了流下眼泪。
从1942年春起,他冒着战火先后在广西大学、金陵大学等地教书。
抗日战争时期的课堂
不幸的是,有一次他携妻带儿前往重庆看望亲朋。
快速前行的火车上,他未满1岁的儿子突患痢疾。
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李景均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在怀中。
对常人来说,这是何其巨大的悲痛,他同样含泪承受着这一切。
即便如此,李景均也从没后悔过自己归国的选择。
在目睹了同胞们遭受的屈辱和苦难,他更加坚定自己必须要为祖国做出点贡献。
所以,抗战胜利后,当他被邀请出任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时,李景均立马就答应了。
来到北大后,他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当时北大最年轻的系主任。
李景均年轻时的样子
平日里除了开课授学之外,他还继续着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顾名思义,群体遗传学就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从遗传学划分出来的一个门槛很高的学科,主要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研究。
群体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英国数学家费希尔
在20世纪初,英国数学家费希尔、遗传学家霍尔丹和美国遗传学家赖特等建立了群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但他们都是以非常高深的数学来表述他们的问题及结果,极少人能够读懂。
那时中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连一本介绍群体遗传学的书都没有。
为此,李景均也承担起了编写教材的任务。
遗传学家霍尔丹
为了教材能讲得更加全面,李景均只要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文献,抄写重点。
后来,他还谦虚地说该书“一半来自自己的脑子,一半基于抄写的文章。”
历时四年后,这部由李景均撰写的《群体遗传学导论》于1948年出版了。
在这本书中,他不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群体遗传学的各个方面,还穿插介绍了人类遗传学的问题。
一经面世之后,这本书就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国际性的名著。
许多美国学者还一度不敢想象这本引经据典的书是由一位中国人撰写的。
但在之后30年间,它在美国一再修订和增订。那些增订版本,又由英文译成俄文等其他文字流向全世界。
在将近半个多世纪是该领域最权威的著作。可以说,它对人类群体遗传学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修订版的《群体遗传学导论》
由于李景均为中国遗传学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还在国内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
他被称为“中国遗传学之父”。
正当李景均在国际遗传学界初露锋芒之时,自1949年秋,中国遗传学正开始遭遇一场大灾难。
那就是苏联李森科的伪科学肆虐中国,并引起了一场生物学界的大倒退。
李森科
我们在生物课上就学过获得性遗传学说大致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除去个别例子之外,后天获得的能力是基本不可能被遗传的。
可李森科硬是认为所有物种上一代锻炼所得会烙印在基因中,是可以继承下去的。
不仅如此,他还将孟德尔遗传学说成了是资本主义的形而上学,只有米丘林-李森科学说才是“纯种共产科学”。
此外,李森科还通过非学术的手段进行大肆取缔,使孟德尔遗传学说在苏联消失了。
获得性遗传学说的经典举例
当遗祸后世的“李森科-米丘林学说”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传入中国之后,立马收获了一大堆粉丝。
这禁不起推敲的学说居然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在李森科狂热支持者的主持下,北京农大开始效法苏联,着手消灭孟德尔遗传学说。
而坚持该学说的李景均,自然成了他们的重点打击对象。
不久之后,李景均主讲的《遗传学》《生物统计》《田间设计》三门课被扼令停止。
起初,李景均还想平心静气地就两种学说组织一场纯学术性的探讨。
不料,丧失理智的李森科支持者直接将苏联那一套取缔措辞搬了过来。
他们原封不动地用“唯心的”、“伪科学”,“为马尔萨斯人口论服务的”等词来形容李景均的课程。
由于种种原因,那时只有两人敢于公开地、明确地坚持孟德尔遗传学说,拒不接受李森科学说的。
他们被称为南谈北李,一个叫谈家桢,另一个就是李景均。
谈家桢
无奈之下,李景均只能被迫辞去主任职务,肄业在家,没有机会再去上课了。
但这还远远没完,李森科的狂热支持者可没有那么轻易放过李景均。
他们毫不放过任何指责李景均的机会,嘲讽他冥顽不灵,根本就不了解李森科学说的“博大精深”。
事实上,李景均曾仔细阅读过李森科的所有文章。
正因为他对李森科那套东西了解得很透彻,才能一针见血地揭露出李森科学说是错误。
他指出,李森科及其追随者们丝毫不尊重科学,喜欢漠视实验证据,不做实验设计。
它连最简单的实验重复性要求都达不到,还反咬一口将统计学看作是为资本家服务的东西。
此外,李景均还决定将李森科的代表作《遗传及其变异》翻译成中文。
但当李森科狂热支持者听闻此事后,居然开始极力阻扰,并四处散布谣言。
谣言中武断地认为李景均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刻意歪曲李森科学说。
庆幸的是,李景均这部译著最后顺利出版了,出版仅几周后就售出了几千多本。
出于学术翻译的职业素养,即便持否定意见的李景均仍在译序中客观地写道:
“这本书是一本理论著作,必得仔细研读体会,才能了解其理论的真谛。”
明眼人看李景均的整篇序言,无不感受他的客观与尊重,只是完整地呈现书的内容,并无刻意歪曲。
即便谣言不攻自破,李景均仍难逃李森科狂热支持者的四处中伤。
越来越多盲从者不分青红皂白地用各种名号去责难李景均。这让李景均感到倍感心寒和惧怕。
好友特地登门劝说他公开认错和批评孟德尔学说,就可以不必受那么多苦了。
但他不忍为了保全自己,而去置科学真理而不顾。
中伤谣言与日俱增,百口难辨的他一天比一天心力交瘁。
在多少个心灰意冷的夜晚,他都想着不如直接用自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除了是一位学者,他还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哪能说死就死。
无独有偶,李景均如今的处境与20年多前的苏联科学家瓦维诺夫如出一辙。
同样坚持真理的瓦维洛夫,因对李森科的歪门邪道坚决抵制而遭受同行打压,最终惨死在了监狱当中。
瓦维洛夫
万念俱灰之下,李景均不得不选择离开费尽千辛万苦回到的祖国,背负出走美国的恶名。
临走之前,他特意给学校领导留下字条:身体欠佳,请假数月,请勿发薪。
1950年3月12日,他带妻女走过通往香港的罗湖桥。
曾经自己怀着满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却没料到最后沦为了被迫出走的下场,不禁心碎了一地!
香港罗湖桥
1951年5月,李景均一家到达美国。
没人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只知道那会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一般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一走了之的。
一代大师李景均的出走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领导和专家学者们才感到惋惜。但这一切发生之后任谁都无法挽回了。
在诺奖得主穆勒的帮助下,李景均谋得了匹兹堡大学的教职。
诺奖得主穆勒
之后,李景均在遗传学、统计学、医学方面都做出了骄人的贡献。
其中,他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现代临床试验重要的两个原则:随机和双盲。
当时李景均带领团队进行一项评价癌症药物疗效的工作。
不过,在那个年代美国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很少,而且大多都是单盲实验即是在医生知情的情况进行的。
所以,当他提出要随机化分配病人,并遵循双盲原则时,遭到许多医生的强烈反对。
他坚持己见,丝毫不肯让步,始终捍卫这两个原则其原理对临床医学的重要性。
当我们在比较新药B和旧药A时, “随机”原则可以使参加试验的病人被分到服用A药或B组服用B药的机会均等;
“双盲”则是指分组前后,病人及观察病人的医生均不知病人在哪组,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在他的极力推动下,随机和双盲这两个原则成为现代临床试验最重要的原则,对客观评价治疗结果提供了科学保证。
1976年,他受聘于美国国会的控制亨廷顿舞蹈症专家委员会,并为该病的基因检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李景均的遗传学著作和研究,对人类遗传学的突出贡献。
1998年,他荣获美国人类遗传学会颁发的杰出教育奖。
虽说李景均已离开中国,但他时常在与国内的新朋旧友通信中流露出浓郁的思乡和怀念之情。
他始终关注着国内对李森科伪科学的态度,并极力推动中国公开宣布李森科学说的错误性。
而今,李森科学说的伪科学真容早已被揭露。
而李景均当初坚持孟德尔遗传学说虽有不足,却也在历久弥新。
正如历史学家陈寅格所言,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参考资料
Conversation with C.C. Li. T. Timothy Chen and John Jen Tai , Statistical Science , 1998
叶笃庄.一代遗传学宗师李景均何故去国──记50年代初强制推行“米丘林学说”在中国引起的风波之一[J].炎黄春秋,1997(07):35-41.
高翼之.国际遗传学大师李景均[J].生命世界,2005(11):76-79.
郭孙伟.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J].科学文化评论,2008(04):68-89.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