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位于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音乐之都-哈尔滨市,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为10.8米宽。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
步行街自开通以来日接待游人20余万人次。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更有一番特色,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
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风格各异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车辆厂住宅楼前等四处休闲区,构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
中央大街铜马车
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欧洲风格满布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汇集街内,使得中央大街成为远东地区最著名的街道。
华梅西餐厅原为熊泽商店,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原为俄籍犹太人И.А.卡斯普经营的旅馆。始建于1906年,经两期建设,1913年全面竣工。设计师为С.А.维萨恩。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建筑造型优美舒展,外墙装饰精致典雅,女儿墙轮廓和穹顶形式多变,体现了欧式建筑的精华。檐口曲线自由流畅,立面阳台栏杆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植物纹样造型极为优美。
中央大街107号,原为犹太人萨姆索诺维奇兄弟商会。建于20世纪初期,1915年转卖给秋林公司,成为秋林洋行道里分行。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正面入口原有雨棚和二层弧形窗,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表现手法。强调装饰、构图、质感。建筑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下而上窗口逐渐缩小,建筑造型体现了精致、柔和的风格。
中央大街120号(哈尔滨教育书店)原为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开办的松浦洋行。始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设计师为俄国人А.А.米亚科夫斯基。砖混结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富丽堂皇,以古典柱式控制立面构图,表现形体的光影变化。入口处上方有两个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撑托着圆弧型阳台,雕像为雕塑家阿.罗曼的作品。深红色阁楼、孟莎式屋顶和半圆穹顶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
中央大街61号(老凤祥银楼)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状窄窗。仅在转角处设女儿墙,其轮廓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顶部冠以圆形穹顶,使该建筑物轮廓富有变化。阳台金属栏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檐口装饰复杂。
中央大街61号(老凤祥银楼)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建于1923年。
中央大街73号,原为犹太人А.Л.奥昆大楼。建于1917年,1936曾为白俄协和银行,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造型以仿块石形式砌筑,形成深凹缝饰,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感。
万国洋行旧址建于1922年,原为万国洋行。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主体后退成凹进式院落,以腰线划分上下层,底层开落地窗,屋檐上为古典式栏杆,屋顶冠以法式方座穹顶,外墙装饰简洁、线条流畅。
中央大街77号
中央大街100号(中央商城)座落在中央大街最繁华的黄金地带,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为1.6万平方米,有员工1860人,主营日用、工艺品及食品,经营品种达5万余种,是中央大街集购物、餐饮、娱乐、游览、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商城。中央商城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并创造了日销售额520万元的哈市零售企业日销售额最高记录。
哈尔滨中央大街,游人如织。
走过中央大街人行地下通道,前面不远就是冰城的标志建筑-松花江防洪纪念塔。
松花江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兹耶列夫。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
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老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
(照片拍摄2014年10月。欢迎关注和转载,侵权必究。)
举报/反馈

摄影师于兵

2.8万获赞 3628粉丝
喜欢摄影爱好旅游结交天下朋友
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